伊逊河
即古索头水。又名伊松河、羊肠河。源于今河北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北塞罕庙山,南流经隆化、滦平二县入滦河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承德府丰宁县:“伊逊河自府界入,纳伊玛图河,并入滦平。”即此。
古称索头水、伊松河、羊肠河等。滦河支流。在河北省东北部。源于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哈里老岭山麓,流经围场、隆化、滦平、承德等市县,在承德市滦河镇入滦河。长195千米,流域面积 6691 平方千米。支流有伊玛图河、唤起河、清泉河等。建有大、中、小水库五座。
即古索头水。又名伊松河、羊肠河。源于今河北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北塞罕庙山,南流经隆化、滦平二县入滦河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承德府丰宁县:“伊逊河自府界入,纳伊玛图河,并入滦平。”即此。
古称索头水、伊松河、羊肠河等。滦河支流。在河北省东北部。源于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哈里老岭山麓,流经围场、隆化、滦平、承德等市县,在承德市滦河镇入滦河。长195千米,流域面积 6691 平方千米。支流有伊玛图河、唤起河、清泉河等。建有大、中、小水库五座。
在今湖南永顺县东北四十六里塔卧镇。旧址包括1934年12月至1935年4月中共湘鄂川黔省委员会、省革命委员会等单位驻地。省委驻丁家院子,省革命委员会各部门驻雷家院子。附近有中国工农红军第二、六兵团司令
在今福建晋江市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9泉州府晋江县:玉澜浦在“府南四十里。汇灵源山东南诸澜之水趋于海”。
西汉置,属南阳郡。治所在今河南舞阳县西北红山之南。成帝河平元年(前28)封王立为侯国。东汉废。
即今新疆乌恰县。顾炎武 《天下郡国利病书》 卷117 《西域土地人物略》: “失哈力城,其南有来儿河、都剌城。其西有河,有昆运也。民运南为力灰,为黑沙纳思,为哈北。民运北为黑失哈城。”
十六国后凉都城姑臧城(今甘肃武威市)西门。《晋书·吕纂载记》:吕纂“夜率壮士数百,逾北城,攻广夏门”,即此。
清置,属翼城县。即今山西翼城县东三十五里隆化镇。《清一统志·平阳府一》:龙化镇“南连绛县,北接浮山,为商旅辏集之所”。
即今山东长岛县东北、大竹岛西北十里小竹岛。《清一统志·登州府》:竹岛“在蓬莱县东北。小竹岛在长山岛东,大竹岛在小竹岛东”。
唐贞观五年(631)置,属松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县西境。八年(634)改为岩州。
又名三皇山、三室山。在今河南荥阳市东北广武镇北五里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项王“与汉俱临广武而军”。《集解》:孟康曰,“于荥阳筑两城相对为广武,在敖仓西三皇山上”。《元和志》卷8郑州荥泽县:广武山“一名
又名流泗桥镇。即今江西湖口县东北三十里流泗镇。清同治 《江西全省舆图》 卷13九江府湖口县: 东北有流澌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