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郎厅
清雍正十年(1732)置,属元江府。治所即今云南墨江哈尼族自治县。“他郎”系傣语“哈南”的音译,意即岔河或金岩子。乾隆三十五年(1770)改属普洱府。1913年废为县。
清雍正十年(1732年)置,治今云南省墨江哈尼族自治县。属元江府。辖今云南省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地。乾隆三十五年(1770年)改属普洱府。1913年废厅,改为他郎县。
清雍正十年(1732)置,属元江府。治所即今云南墨江哈尼族自治县。“他郎”系傣语“哈南”的音译,意即岔河或金岩子。乾隆三十五年(1770)改属普洱府。1913年废为县。
清雍正十年(1732年)置,治今云南省墨江哈尼族自治县。属元江府。辖今云南省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地。乾隆三十五年(1770年)改属普洱府。1913年废厅,改为他郎县。
在今江西高安县东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57瑞州府: 清湖 “在府城东一十五里。其水四时清莹”。下流入蜀江。
在今广东恩平市西北七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恩平县“鼓角楼山”条:嘉靖三十五年(1556)瑶民起事,督臣谈恺率军讨伐,“官军扳崖而上,克塘茶,进拔良塘十三村”。即此。在今广东省恩平市西北。明时诸瑶之
疑即今内蒙古杭锦旗西北之摩仁河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所载边州入四夷道里中的夏州北道,“又经步拙泉故城,八十八里渡乌那水,经胡洛盐池、纥伏干泉,四十八里度库结沙”。古水名。约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杭锦旗附近。
①姚江支流。即今浙江余姚市东南干溪。源于四明山北麓,北经陆埠镇入姚江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2慈溪县: 蓝溪,“ 《志》 云: 余姚县大兰山以东三十六岙之水及杨溪水,皆流汇于蓝溪,东北注于前江”。②即今福
在今四川资阳市北临江镇。清光绪 《资州志》 卷3资阳县: 临江寺场 “在县四十里”。民国《资阳县志稿》 卷1: 临江寺 “明、清两代俱置塘铺,设寺在元以前”。
南朝宋元嘉十三年 (436) 置,为绥建郡治。治所在今广东广宁县南。隋开皇十年 (590) 废。唐武德五年 (622) 复置,属南绥州。贞观元年(627) 又废。古县名。南朝宋元嘉十三年(436年)置
在今陕西周至县东南,为终南山支脉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3盩厔县:五福山,“《志》云,县东南四十里有太微峰,形势嵯峨,直接太虚。其地又有五峰耸峙,俗呼五福山”。
在今山东蒙阴县西南。 《清一统志·沂州府一》: 㟬崮山 “在蒙阴县西南七里”。 㟬崮水源于此。
在今贵州贵定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23新添卫: 摆笼山 “ (把平砦长官) 司东二十里”。
即今河南确山县南李新店乡。民国《确山县志》卷1:“清顺治三年新编乡”中,“有集曰李存店,铁路呼为李新店,有火车站,在邑正南七十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