交漳县
隋开皇十六年(596)置,属辽州。治所在今山西左权县东南五十里上交漳村。大业初废。
古县名。隋开皇十六年(596年)置,治今山西省左权县东南交漳村。属辽州。大业初废入辽山县。
隋开皇十六年(596)置,属辽州。治所在今山西左权县东南五十里上交漳村。大业初废。
古县名。隋开皇十六年(596年)置,治今山西省左权县东南交漳村。属辽州。大业初废入辽山县。
南朝梁承圣三年 (554) 改上隽郡置,治所在下隽县 (今湖北通城县西北)。辖境相当今湖北通城、崇阳等县地。陈天嘉四年 (563) 废。
明洪武元年(1368)改元邵汀万户府置,属福建行都司。治所在今福建邵武市西南。清顺治十八年(1661)废。明洪武元年(1368年)改元邵武万户府置,治今福建省邵武市东南。属福建行都司。清顺治十八年(1
明置,属大足县。在今四川大足县北三十里化龙乡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:大足县“北有化龙关”。
原名隆虑山。东汉时避殇帝刘隆讳而改名。在今河南林州市西北二十里。《后汉书·夏馥传》: 夏馥被诬陷,“乃自翦须变形,入林虑山中”。《隋书·炀帝纪》: 大业十年 (614),“王德仁拥众数万,保林虑山为盗
在今河北易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易州:东峪口在“紫荆关东北三十里,戍守要地也。《志》云:东峪口西去官座岭口十里”。
明洪武十五年(1382)置,属云南都司。治所即今云南昆明市。清康熙二十六年(1687)废。
即今河南上蔡县东蔡沟乡。清康熙 《上蔡县志》 卷2 《集镇》: “蔡沟镇,城东六十里。”
即白羊口。在今北京市昌平县西四十里白羊城村。又称白羊口。即今北京市昌平区西白羊城。地当南北交通要冲,明代为守御重地。《明通鉴》:嘉靖二十九年(1550年),俺答“以白羊口道狭,恐我军邀击,乃取昌平东北
亦名张家口下堡。即今河北张家口市。明宣德四年(1429)置堡。为长城重要关口之一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8万全右卫:张家口堡“其附近台等处为最冲, 口外有狮子屯一带属部驻牧处也。堡为互市之所,关防最密”。清
唐武德四年 (621) 置,治所在今云南鹤庆县南四十六里松桂。辖境约当今云南鹤庆县中部地。吐蕃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