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交溪

交溪

①在今浙江临安县西。源出浙、皖边界,至于潜镇南, 东入天目溪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0于潜县:交溪,“浪山、柳溪二水合流于柱石山,因名”。

②在今浙江建德市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0寿昌县:交溪“在县(今寿昌镇)西二十里。源出县西四十里之魏驮山,东流合于寿昌溪”。

③在今福建福清市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6福清县:交溪“在县西十里。源出西北六十五里之常思岭,东南流。其别源出县西二十五里之盏窯,东流合焉。经城西,为西溪,南八龙首河。又无患溪,在县西宏路驿前,亦曰大溪。源出石竹山,流合交溪。又卢溪,源出县西北台岭,南流经卢山,因曰卢溪,亦流合交溪。皆为龙首河之上源”。


在福建省东北部。纵贯福安市中部。上源有东、西溪两支,东溪出寿宁县北部,西溪源出浙江省庆元县东南部,两溪在福安市湖塘坂相汇,经赛岐港、白马港入东海。长162千米,流域面积5549 平方千米。多年平均流量129米3/秒。支流有茜洋溪、穆阳溪。水力资源丰富,建有闽东、龙溪、穆阳、车岭等水电站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芙蓉湖

    ①又名上湖、射贵湖、无锡湖。故址在今江苏常州市东,江阴市南,无锡市西北。相传战国时楚国所凿,周围一万四千顷。《寰宇记》卷92常州无锡县:“上湖一名射贵湖,一名芙容湖,一谓无锡湖。在晋陵、江阴、无锡三县

  • 滚河

    亦作衮河。即今湖北枣阳市南白水河、滚河。《清一统志·襄阳府一》: 白水 “源出襄阳县东六十里大阜山,西南流名滚河,至襄阳县界,西流入白河”。旧称昆河,后讹称今名。唐白河支流。在湖北省中北部。源于随州市

  • 唐家铺

    即今广西兴安县东北唐家市。明设巡司于此。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东北唐家市。明设巡检司于此。

  • 当利浦

    亦名扬浦,又名沙口堰。在今安徽和县东南十二里,临长江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孙策传》:刘繇渡江治曲阿,遣“张英屯当利口, 以拒(袁)术”。《寰宇记》卷124和州:“当利浦在州东十二里。本名扬浦,晋龙骧将军王

  • 环河

    即今甘肃东部之环江。源出环县西北青冈峡,东南流至庆阳县西与东河会,其下流称马莲河,南注于泾水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36庆阳府: 环江 “源出环县北七十里,亦名环河。流经县城西,委曲环抱,石桥交跨,小巷分流

  • 坎河

    在今山东东平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3东平州:坎河在“州(今州城镇)东北五十里。有坎河泉,南流六里入汶河。《志》云:坎河即汶水,下流泄入盐河处,盐河即济河之别名。自戴村坝筑,而汶水不复由此入济。万历七

  • 徐无山

    在今河北遵化市东。《三国志·魏书 · 田畴传》: 东汉建安十二年 (207),曹操北征乌丸,令田畴 “将其众为乡导,上徐无山,出卢龙”。即此。《水经·鲍丘水注》: 庚水 (今�ȴ

  • 扶风郡

    ①三国魏改右扶风置,属雍州。治所在槐里县(今陕西兴平市东南十里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麟游、乾县以西及秦岭以北地区。西晋泰始三年(267)迁治池阳县(今泾阳县西北)。其后辖境屡有增减。北魏初移治好畤县(今乾

  • 无为镇

    即今安徽无为县。《寰宇记》卷126无为军:“本庐州巢县之无为镇,即曹操征孙权筑城于此。攻吴无功,因号为无为城。城临濡须水上壖也,寻为无为监,为江淮之要津。”北宋太平兴国三年(978)于此置无为军。

  • 雉城镇

    即今浙江长兴县治。唐武德七年 (624)至今历为长城县、长兴县治所。在浙江省长兴县东部。县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37平方千米。人口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雉城,人口5.2万。北有雉山,唐置雉州于此,故名。自唐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