交兴县
西晋置,属交趾郡。治所当在今越南河北、谅山、兴海等省境。后废。
西晋置,属交趾郡。治所当在今越南河北、谅山、兴海等省境。后废。
又称丰。亦作酆。与镐京同为西周都城。在今陕西长安县西沣河西岸客省庄、张家坡、马王村一带西周遗址范围内。周文王伐崇侯虎自岐迁此。《诗经·大雅·文王有声》:“既伐于崇,作邑于丰。”周武王迁都镐京,丰京遂成
即今云南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西八十六里茨通坝。清代为建水州辖十五勐之一,乾隆十八年 (1753) 设掌寨。
1934年由康保、商都二县析置,属察哈尔省。治所在嘉卜寺(今内蒙古化德县)。1936年改为新明设治局。1934年由康保、商都二县析置,治加普寺(今内蒙古化德县城关镇)。1936年改名新明设治局,隶察哈
1913年3月由闽县、侯官两县合并置,取两县首字为名。为福建省会。治所即今福建福州市。其后为闽海道治。1928年直属福建省。1944年改名林森县。1933年11 月,国民党十九路军将领蔡廷锴等在福州城
即唐渠。在今河北鹿泉市东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获鹿县:“东北十里有大唐渠, 自平山至石邑,引太白渠溉田。……天宝二年又自石邑(今石家庄市西南振头)引大唐渠东南流,四十三里入太白渠。”为大白渠之支渠,
即马连溪。在今四川巫溪县西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81大宁监载杜如箎诗云: “险绝昌溪水,如何亦问津。命分毫发地,利役古今人。” 《明史·地理志》大宁县: “又有马连溪,亦曰昌溪。”集镇名。在安徽省歙县中部
隋义宁元年(617)置,治所在垣县(今山西垣曲县东南五十七里古城镇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垣曲县及河南济源市等地。唐武德元年(618)废。隋义宁元年(617年)置,治垣县(今山西垣曲县东南古城镇)。辖境相当
唐置,属庆州都督府。寄在庆州界(今甘肃庆阳县境)。后改名宜定州都督府。
在今黑龙江萝北县北。萝北县以此名。民国徐曦《东三省纪略》卷5: 光绪三十一年(1905),“择地于托萝山北(太平沟金厂迤南逼近江岸)建(兴东)道署焉”。民国《黑龙江志稿》卷4:托萝山“在(萝山)县南十
古名温谷水。即今甘肃通渭县牛谷河。源出县西北山,东南流经甘谷县境入渭河。下游亦名散渡河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通渭县:“北滨渭,西有华川,东流入焉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