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叉山口
在今河北蔚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4蔚州:五叉山口“在州西北三十里五叉村。路通大同府”。
在今河北蔚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4蔚州:五叉山口“在州西北三十里五叉村。路通大同府”。
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南秦淮河与青溪合流处。宋张敦颐 《六朝事迹编类》 卷 5:桃叶渡,“ 《图经》 云: 在 (江宁) 县南一里秦淮口。桃叶者,晋王献之爱妾名也。其妹曰桃根,献之诗曰: ‘桃叶复桃叶,渡
又名隆矶、龙眼矶。在今湖北蕲春县西南蕲州镇西。《宋史·地理志》 蕲州:“景定元年移治龙矶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76蕲州“麒麟山”条下:“《宋志》:景定中移州治龙矶。矶盖在州西一里,亦曰隆矶,以隆然耸峙于江
在今山东庆云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3庆云县 “板达营” 条下: 挂甲口,“相传韩信下齐,道出于此”。
金贞祐二年 (1214) 置,治所在今河北任丘市北三十里鄚州镇。蒙古至元二年 (1265) 废入河间县。寻复置,属莫州。明洪武初废。古县名。金贞祐二年(1214年)升莫镇置,治今河北省任丘市北鄚州镇。
即今安徽芜湖市东北裕溪镇。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
即今辽宁朝阳县西南一百十里木头城镇。民国熊知白《东北县治纪要》热河省朝阳县:“木头城子位于大凌河左岸,距县市九十五里。”
①即齐子岭。在今河南济源市西五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怀庆府一》: 秦岭,“ 《县志》: 高欢、宇文泰争战之界,故齐、秦岭两呼之”。②亦名南山。在今陕西南部。为渭河、淮河与汉江、嘉陵江水系的分水岭。又名北岭
①春秋吴邑,后属楚。即今江苏丹阳市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5丹阳县:“本楚之云阳邑,秦曰曲阿县。”《清一统志·镇江府》 亦谓丹阳县为“战国楚云阳邑”。②战国秦邑。在今陕西淳化县西北四十里前头村北。《史记·秦
在今广东信宜县西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17高州: 特亮江 “在茂名县西一百里。源出宋山下”。《清一统志 · 高州府一》: 特亮江 “在信宜县西。…… 《旧志》: 东南流入窦江”。
今俄罗斯阿尔泰边疆区鄂毕河上游支流比亚河捷列茨耶湖东南支流。《清一统志·科布多》:阿勒坦绰尔“在科布多城北,阿勒坦淖尔乌梁海东北。……巴什库斯河、阿斯巴图河俱出阿勒坦淖尔乌梁海旗,合北流潴焉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