乔口镇
旧作桥口镇,属长沙县。即今湖南望城县西北三十四里乔口镇。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
在湖南省望城县西北部、湘江西岸。面积40平方千米。人口3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乔口,人口 6020。柳林江在此汇入湘江,柳林江又名乔江,故名。为古老集镇,唐杜甫有《入乔口诗》。旧有三贤堂,祀屈原、贾谊、杜甫。元元统年间设乔江书院。明、清置巡检司。1949年属和平、合志乡。1958年属靖港公社。1985年置乔口镇。产稻、鲜鱼、菱藕。有弹力絮片、纺织、羽绒制品等厂。公路通县城。湘江可通航。
旧作桥口镇,属长沙县。即今湖南望城县西北三十四里乔口镇。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
在湖南省望城县西北部、湘江西岸。面积40平方千米。人口3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乔口,人口 6020。柳林江在此汇入湘江,柳林江又名乔江,故名。为古老集镇,唐杜甫有《入乔口诗》。旧有三贤堂,祀屈原、贾谊、杜甫。元元统年间设乔江书院。明、清置巡检司。1949年属和平、合志乡。1958年属靖港公社。1985年置乔口镇。产稻、鲜鱼、菱藕。有弹力絮片、纺织、羽绒制品等厂。公路通县城。湘江可通航。
在今广东德庆县西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德庆州:西湾营“近大江。正德五年设”。
在今四川广安县南。《元史·李忽兰吉传》: 至元六年 (1269),“授昭勇大将军,夔东路招讨使,以军三千,立章广平山寨,置屯田,出兵以绝大梁平山两道”。
北宋熙宁六年(1073)改崖州置,治所即今海南省三亚市西北崖城镇。政和七年(1117)改为吉阳军。北宋熙宁六年(1073年)以崖州改置,治今海南省三亚市西北崖城镇。政和七年(1117年)改为吉阳军。
即今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东北牛鼻河(武阳江)。《元和志》 卷37融州武阳县: “武阳溪水,在县东一十里。” 《明史·地理志》 柳州府罗城县:“北有武阳江,下流合于融江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109罗城县
即今陕西柞水县北老林乡。清嘉庆初白莲教徒入陕,恒出没于此。
即今河南巩义市东南米河镇。民国《巩县志》卷3:县东有米河镇。在河南省巩义市东部。面积54平方千米。人口4.9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米河村,人口 8010。原名泥河。当地居民马姓居多,因马忌泥喜米,且读音相近
春秋楚邑。即今河南新野县。《左传》: 宣公四年 (前605) 子越 “乃以若敖氏之族,圄伯嬴于轑阳而杀之。遂处烝野,将攻王”。古邑名。春秋楚邑。即今河南省新野县。《左传》宣公四年(前605年):子越“
①在今安徽当涂县东五里。《寰宇记》卷105当涂县:白纻山“本名楚山。桓温领妓游山,奏乐好为《白纻歌》,因改为白纻山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7当涂县:“登其上,则群山环列,江湖萦带,称为佳胜。”②即今湖北鄂
在今江西玉山县东。《清一统志·广信府》:安乐关“在玉山县东四十里。明嘉靖中,因矿徒出没,筑此守御。今仅此遗址”。明嘉靖中筑,在今江西省玉山县东。
在今湖北汉川县西南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6汉川县:戊子圻“相传关羽驻兵处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