乐陵郡
东汉建安中置,治所在乐陵县(今山东乐陵市东南二十五里刘武官乡西北城子后南)。西晋改乐陵国, 移治厌次县(今山东惠民县东)。北魏仍改乐陵郡,还治乐陵。辖境相当今山东滨州、乐陵、阳信、无棣、利津等市县地。隋开皇初废。
(1)西晋末改乐陵国置,治厌次县(今山东惠民县东桑落墅)。北魏移治乐陵县(今山东乐陵市东北)。隋废。(2)南朝宋侨置,治乐陵县(今山东博兴县南)。北齐废为乐安县。
东汉建安中置,治所在乐陵县(今山东乐陵市东南二十五里刘武官乡西北城子后南)。西晋改乐陵国, 移治厌次县(今山东惠民县东)。北魏仍改乐陵郡,还治乐陵。辖境相当今山东滨州、乐陵、阳信、无棣、利津等市县地。隋开皇初废。
(1)西晋末改乐陵国置,治厌次县(今山东惠民县东桑落墅)。北魏移治乐陵县(今山东乐陵市东北)。隋废。(2)南朝宋侨置,治乐陵县(今山东博兴县南)。北齐废为乐安县。
在今河南正阳县西北二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0真阳县:石塘陂“东汉永平五年,汝南太守鲍昱甃石堰水,灌田数百顷。今堙”。在今河南省正阳县西北。《后汉书·鲍昱传》:东汉永平五年(62年)汝南太守鲍昱以郡多陂
又作泥朴处河。即今俄罗斯境石勒喀河支流涅尔查河。河口为尼布楚城。清康熙《平定罗刹方略》卷4:“索额图等奏言:察鄂罗斯所据尼布楚本系我茂明安部游牧之所,雅克萨系我达呼尔总管倍勒儿故墟。原非罗刹所有,亦非
在今福建武夷山市西南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内。高可二十丈。明《八闽通志》卷6《地理志·山川》 崇安县:马头岩“状如勒马”。
即可失哈里。今新疆喀什市。《元史·曷思麦里传》:太祖西征“哲伯令曷思麦里特(乃蛮主)曲出律首往徇其地,若可失哈儿、押儿牵、斡端诸城,皆望风降附”。《元史·地理志·西北史地附录》 有可失哈尔。
亦名凉山。在今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东境。为大雪山之分支,金沙江与马边河的分水岭。呈南—北走向,海拔2000—4500米。以黄茅埂为界,西为大凉山,东为小凉山,总名曰凉山。《明一统志》卷73四川行都司:凉
在今河南确山县北三十里。村内有我国著名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烈士故居。
元置,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格林河口忽林屯。元 《经世大典》: 辽阳等处行中书省所辖狗站有 “胡怜站”。明改忽林站。
在今贵州铜仁市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22铜仁府铜仁县: “铜仁小江在府城西。源出府西北瓮济洞,东南流,至府治西北,合于铜仁大江。”
在今福建长泰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9长泰县:石高寨“在县东十里。宋置。昔人尝保此以避贼”。
在今广西合浦县西北。《明一统志》卷82廉州府:北峨山“在府城西北一百里。以峰势嵯峨而名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