①秦置,属恒山郡。治所在今河北鹿泉市东南南故邑村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正义引《括地志》:“石邑故城在恒州鹿泉(今鹿泉市)南三十五里。”西汉属常山郡。东汉废。西晋复置,北齐废。隋开皇六年(586)复置,移治
①北宋置,属邕州。治所在今广西邕宁县西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06邕州:左江镇“在宣化县西去二程”。辖左江流域羁縻州县。元废。②明置,属广西布政使司。清治所在南宁府(今广西南宁市)。1913年改置邕南、田南
亦作渔浦潭。 在今湖北襄樊市南。 《方舆纪要》 卷79襄阳府襄阳县: 鱼捕 “在府南, 蒙古围襄阳,尝筑城于其旁,所谓捕鱼城也”。
即今上海市奉贤县东五十里四团镇。清时有县丞驻此。在上海市奉贤区东北角。面积39.8平方千米。人口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四团,人口 4000。因地处青村盐场第四团,故名。明、清盐业繁盛,渐成镇。1929年设
西汉高帝六年 (前201),封周灶为隆虑侯。景帝中元元年 (前149) 改为县,属河内郡。治所即今河南林州市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注引应劭曰: “隆虑山在北。” 《水经·淇水注》: “县因山以取名。”
夏代国名。在今河南滑县东。《左传·襄公四年》: 魏绛曰,“昔有夏之方衰也。后羿自鉏迁于穷石”。杜注: “鉏,羿本国名。” 《寰宇记》 卷57卫南县: “故鉏城在县东十五里。”
指今广西钦州市南一带海域。《清一统志·廉州府》 “龙门”条引《府志》:“钦州之山,自东来者经佛子面、黄坡头至海,皆西向;自西来者,经天板口、大小头口至海,皆东向。两山对峙若门,中有石若砥柱,内潴巨浸曰
在今湖南宜章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2宜章县“白沙镇”条下:“又县北为召募堡,本宋之永戍寨。明成化八年,设守御千户所,调茶陵卫官兵守御。堡寻废。所移置于县城东。”
①亦作狼水。在今辽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西南,为大凌河上游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辽西郡临渝:“渝水首受白狼,东入塞外。”《水经·大辽水注》:“辽水右会白狼水。水出右北平白狼县,东南径广成县,北流,西北
三国吴永安三年(260)置,为建平郡治。治所在今湖北秭归县 (剪刀峪) 西北。西晋属建平郡。南朝宋废。古县名。三国吴置,治今湖北省秭归县西。属建平郡。南朝宋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