丹徒镇
北宋置,属丹徒县。即今江苏镇江市东南十八里丹徒镇。唐以前为丹徒县治。
在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中部,北濒长江。面积30平方千米。人口2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丹徒,人口 3500。古为丹徒县治。北宋雍熙四年(987年)置镇,因县得名。1949年为丹徒镇,1958年改公社,1962年并入谏壁公社。1981年析置丹徒公社,1983年改为乡,1984年划属镇江市润州区。1989年置镇,1992年划属京口区。2001年汝山乡并入。有化肥、缫丝、电机、机械、钢丝绳等厂。镇澄公路经此。
北宋置,属丹徒县。即今江苏镇江市东南十八里丹徒镇。唐以前为丹徒县治。
在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中部,北濒长江。面积30平方千米。人口2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丹徒,人口 3500。古为丹徒县治。北宋雍熙四年(987年)置镇,因县得名。1949年为丹徒镇,1958年改公社,1962年并入谏壁公社。1981年析置丹徒公社,1983年改为乡,1984年划属镇江市润州区。1989年置镇,1992年划属京口区。2001年汝山乡并入。有化肥、缫丝、电机、机械、钢丝绳等厂。镇澄公路经此。
在今湖南溆浦县南一百二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辰州府一》:龙潭溪“源亦出分水隘,东流过龙潭巡司(今龙潭镇)前,汇而为潭。由地中行二里复出,又东北流,至县东入溆水”。
汉高帝置,治所在今山东高青县东南高城镇北二十五里(今滨州市南二十六里旧镇西南十里千乘遗址)。辖境相当今山东博兴、高青、滨州等县市地。于郡置铁官、盐官。东汉改为乐安国。西汉置,治千乘县(今山东高青县东北
即福宁殿。北宋东京(今河南开封市)宫殿。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卷17:开宝九年(972)十月,“癸丑,上(太祖赵匡胤)崩于万岁殿”。此即《湘山野录》所谓宋太宗光义为争夺皇位而发生的“烛影斧声”这一千古之谜
在今广西德保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1镇安府: 咘桑泉 “在府西北八十里。亦有灌溉之利”。
在今江西余干县西。《寰宇记》 卷107饶州余干县: 族亭湖 “在县西,水路八十里。湖中流分当县及南昌县二界。按,《鄱阳记》 云,后汉张遐封族亭侯,因此为名”。
即岭外。指今广东、广西、海南三省区及越南北部地区。即“岭外”。
明洪武初建,属南京中军都督府。治所在山阳县 (今江苏淮安市)。清废。
在今四川兴文县西北久庆乡境。《明史·朱燮元传》: 天启三年 (1623),讨奢崇明叛军,“乃尽掣诸军会长宁,连破麻塘坎、观音庵、青山崖、天蓬洞诸砦”。即此。
即郎塘市。今湖南新化县西北百里琅塘镇。
即垛石桥。今山东济阳县西北垛石镇。清乾隆《济阳县志》卷1:杜家水口镇在“治西北三十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