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临邛县

临邛县

①战国时秦置,属蜀郡。治所在今四川邛崃市。秦惠王二十七年 (前311) 建城。蜀卓氏,程郑被迁至此,以铁冶致富。西汉置盐、铁官。司马相如与卓王孙之女文君私婚于此。王莽改蜀郡太守为导江卒正,治临邛,公孙述以此起家称帝。三国蜀汉建兴元年 (223),汉嘉太守黄元叛,烧临邛城。十六国成汉以后废。西魏废帝二年 (553) 复置,为临邛郡治。隋大业三年 (607) 属临邛郡。唐武德元年(617) 属邛州。显庆二年 (657) 为邛州治。元至元二十一年 (1284) 废入邛州。据 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临邛县: “邛水出严道邛崃山,入青衣江,故云临邛。”

②东晋侨置,属蜀郡。治所在今四川新津县西。西魏废。

③十六国成汉玉衡二年 (312) 置,属汉原郡。治所在今四川崇州市东南三江镇。东晋属晋原郡。南齐属晋康郡。梁属江原郡。西魏废帝二年 (553)废。


古县名。(1)秦置,治今四川省邛崃市。属蜀郡。十六国成汉后废,西魏废帝二年(553年)复置。属邛州,为临邛郡治。唐、宋为邛州治。元至元二十一年(1284年)省入邛州。(2)东晋穆帝时侨置,治今四川省崇州市东南江原镇。西魏废帝二年(553年)复移于旧临邛城县(今四川邛崃市)。后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汇口镇

    在今湖南安乡县北。《清一统志·澧州二》:汇口镇“在州东五十里,接安乡县界”。为九澧汇入洞庭湖之口,故名。1960年由澧县划归安乡县。在安徽省宿松县南部、长江北岸。面积98平方千米。人口4.9万。镇人民

  • 来附县

    北宋政和三年(1113)置,属祥州。治所在今四川高县北来复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0庆符县:来附废县在“县西北十五里。……今为来复铺,讹附为复也”。宣和三年(1121)废入庆符县。古县名。北宋政和三年(1

  • 中兴府

    西夏天庆十二年(1205)改兴庆府置,为国都。治所在今宁夏银川市老城。元至元二十五年(1288)改置宁夏路。西夏天庆十二年(1205年)改兴庆府置,治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。1020年赵德明从西平府迁

  • 赤峪山

    在今甘肃天水市西南十里。《水经·渭水注》:“赤亭水出东山赤谷。”唐杜甫《赤谷诗》:“晨发赤谷亭,艰险方自兹。”即此。

  • 六枝场镇

    即今贵州六枝特区西北六枝乡。旧属郎岱县,有千总驻防。

  • 仓亭津

    在今河南范县东南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“河水于范县东北流,为仓亭津。《述征记》曰:仓亭津在范县界,去东阿六十里。《魏土地记》曰:津在武阳县东北七十里。津河济名也。”《后汉书·皇甫嵩传》:嵩“进击东郡黄巾

  • 开原县

    清康熙三年(1664)改三万卫置,属奉天府。治所在今辽宁开原市东北老城镇。民国初属奉天辽沈道。1929年直属辽宁省。伪满时于1939年移治孙家台,即今开原市。1988年改为开原市。古旧县名。清康熙三年

  • 方源山

    在今安徽休宁县南,东南接浙江淳安县界。宋淳熙《新安志》卷4休宁县《山阜》:方源山“在县南百十八里。高二百五十仞。周三十里。本名黄土山,唐天宝六年改”。

  • 全椒县

    西汉置,属九江郡。治所即今安徽全椒县。三国魏废。西晋复置,属淮南郡。东晋废。隋大业初改滁水县复置全椒县,属江都郡。唐属滁州。明洪武初废。十三年(1380)复置,仍属滁州。民国初属安徽淮泗道。1928年

  • 落丛山

    在今陕西略阳县西北。西魏置落丛县,因落丛山为名。《元和志》 卷22兴州鸣水县: 落丛山在“县西北十里,出铁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