临戎县
①西汉置,属朔方郡。治所在今内蒙古磴口县北布隆淖乡西南五里古城。东汉为朔方郡治。东汉末废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 “河水东北径三封县故城东,汉武帝元狩三年置。《十三州志》 曰: 在临戎县西一百四十里。” 后赵复置,仍属朔方郡。北魏废。
②北魏置,属定阳郡。治所在今陕西宜川县西北。西魏废。
古县名。西汉元朔五年(前124年)置,即今内蒙古自治区磴口县北布隆淖村西南古城。属朔方郡。东汉时为朔方郡治。末年废。
①西汉置,属朔方郡。治所在今内蒙古磴口县北布隆淖乡西南五里古城。东汉为朔方郡治。东汉末废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 “河水东北径三封县故城东,汉武帝元狩三年置。《十三州志》 曰: 在临戎县西一百四十里。” 后赵复置,仍属朔方郡。北魏废。
②北魏置,属定阳郡。治所在今陕西宜川县西北。西魏废。
古县名。西汉元朔五年(前124年)置,即今内蒙古自治区磴口县北布隆淖村西南古城。属朔方郡。东汉时为朔方郡治。末年废。
①东魏天平初置,属阳州。治所在金门县(今河南洛宁县西,洛水南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洛宁县及卢氏县。后废。②东魏兴和中侨置,属义州。治所在今河南卫辉市附近。北齐废。东魏天平初置,治金门县(今河南宜阳县西南)
即今福建惠安县东北峰崎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9惠安县: 峰崎港 “在县东五十里。县东驿坂诸溪发源大帽以东等山,汇流入峰崎港以达海”。
①清雍正五年 (1727) 改铜鼓卫置,属黎平府。治所在今贵州锦屏县东南铜鼓乡。道光十二年(1832) 废入开泰县。②1914年移开泰县于三江镇,改名锦屏县,属贵州镇远道。治所即今贵州锦屏县。因锦屏山
即史国。都城在乞史城(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南沙赫里夏勃兹)。《新唐书·西域传》:“天宝中,诏改史为来威国。”
五代南唐交泰元年 (958) 置,在今江西金溪县城内。《寰宇记》 卷110抚州: 金溪场“本临川县上莫镇,其山冈出银矿,唐朝尝为银监,基址犹存。至周显德五年,析临川近镇一乡,并取饶州余干白马一乡立金溪
明成化六年(1470)置,属南靖县。在今福建南靖县西。清以后废。明成化六年(1470年)置。在今福建省南靖县东北。
①即今湖南新田县治。《清一统志·永州府二》: 新田营,“今新田县治。明万历二年置,以防宁远东北瑶洞。崇祯十二年,郡守晏日曙以其地山峦层复,民染瑶俗,建议分宁远南北二乡十五都置县,即新田为治,因名”。②
清雍正八年(1730)改天全六番招讨司置,属雅州府。治所在碉门城(今四川天全县)。咸丰《天全州志》卷1:天全山“在治北四十里。州因此山名也”。1913年改为天全县。清雍正七年(1729年)改天全六番招
在今河南嵩县西南。淯水源于此。《水经·淯水》:“淯水出弘农卢氏县攻离山。”即此。
即今浙江余姚市西南三十四里梁弄镇。抗日战争时期为四明山革命根据地中心、三山游击司令部驻地。在浙江省余姚市南部。面积96平方千米。人口3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梁弄,人口8100。古名梁冯,以姓得名。后演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