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中兴镇

中兴镇

即今黑龙江省拜泉县西南六十里保华镇。民国《黑龙江志稿》拜泉县图:西南有中兴镇。


(1)在上海市崇明县东部,南、北濒长江。面积23.3平方千米。人口3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汲浜,人口900。1929年设汲浜乡,1958年改公社,1984年改乡,1995年置镇并改名中兴镇。产稻、棉花、油菜籽。有油泵、绣衣、砖瓦、纸盒等厂。陈海、北沿公路经此。(2)在广东省五华县中西部。面积85平方千米。人口2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中兴圩,人口 1020。原称中田坳,因附近有文兴村,各取一字得名。1949年属周潭乡。1950年设中友乡,1956年分设三河、崀头乡。1957年复设中友乡,1958年并入周江乡。1961年分设中友公社,1963年又并入周江公社。1973年再分设中兴公社,1983年改区,1987年改乡,1993年设镇。产稻、甘薯、花生,并产柑橘、烤烟。林产有松、杉和杂木。有钨、锡、钼、铅、锌等矿。建有洋塘、白石岗、罗岭等矿场。有公路接惠水公路。(3)在海南省澄迈县西南部。面积47平方千米。人口3750。镇人民政府驻中兴,人口1450。1926年建圩。因人口多,集市兴旺而名。1958年设公社,1983年改区,1986年置镇。2002年山口乡并入。产稻、甘蔗、橡胶等。有机械修配、玻璃、碾米、农副产品加工等厂。为周围地区农副产品集散地。金和公路经此。(4)在四川省都江堰市中南部。面积45.7平方千米。人口2.9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中兴场,人口2000。清咸丰时建场,取“政治中兴”之意命名。1949年为中兴乡,1958年为中兴公社,1983年改乡,1988年置镇。盛产茶叶、鲜鱼。有水电、地毯、农机、水泥预制件等业及中药材种植场。都崇公路经此。(5)在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西部。面积38平方千米,人口2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中兴,人口 2580。清代兴场,以山坡为中心,取“生意兴隆”之意命名,镇以场名。1950年为中兴乡,1958年为中兴公社。1981年更为中心公社,1983年改为中心乡。1992年中心、劳动二乡合并置中兴镇。有铸铁、木器、榨油等企业。为市区西输电中心。遂宝公路经此。(6)在四川省夹江县北部。面积27平方千米。人口1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中兴,人口240。1949年为中心乡,1958年属马中公社。1962年分建中兴公社,1984年设中兴乡,1992年设中兴镇。有造纸、农机制造等业。镇区四周竹林茂密,有“竹海”之称,出产夹江国画纸。夹雅公路经此。(7)在四川省中江县中南部。面积32平方千米。人口2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中兴场,人口7400。清乾隆时建场,以处交易商贸中心之意命名。2001年析辑庆镇的中兴、大田坝、文堂、书房、祝家庙、张家沟、新民、五根松、月塘、响井、黄姜寺、长梁等12个行政村置中兴镇。主产稻、玉米、小麦、油菜籽等。有酒厂、油厂、面粉厂等企业。是周边农副产品集散地。有公路接唐巴公路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三十六冈山

    在今湖北保康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9保康县:三十六冈山“在县东南三十里。旁多冈阜, 因名”。

  • 长溪河镇

    亦名龙溪场。即今四川巫山县西北长溪河注入大宁河口处之龙溪镇。清光绪《巫山县志》卷2:龙溪场在“县东北一百五十里”。

  • 蓝关

    在今广东龙川县东南,距五华县西北岐岭不远。唐韩愈 《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》 诗: “云横秦岭家何在?雪拥蓝关马不前。” 指此。清嘉庆 《龙川县志》 载: “通衢界龙川、长乐之间,潮、嘉晋省之要道,有与秦

  • 冷溪

    ①在今四川峨边彝族自治县西南大堡镇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2峨眉县“土地关”条下:“由栖鸡五里至冷溪。”清设冷溪(碛)汛。《清一统志·四川统部》:峨边营经制外委一员驻“冷碛”。民国《峨边县志》卷2:冷碛关

  • 汾源县

    隋开皇十八年(598)改岢岚县置,属岚州。治所即今山西静乐县。大业四年(608)改为静乐县。古县名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年)改岢岚县置,治今山西省静乐县。属岚州。隋大业四年(608年)改为静乐县。

  • 思濛江

    亦作思蒙水、斯磨河。即今四川眉山县西之思蒙河。《元和志》 卷32丹棱县: 思濛水 “在县西北二十五里”。《寰宇记》 卷74丹棱县: 思濛水 “在县西二十五里,出蒲州 (江) 山泉,东流入通义县”。至青

  • 武盛县

    ①唐如意元年 (692) 于旧分水县地置,属睦州。治所在今浙江桐庐县西北五十四里分水镇。《寰宇记》 卷95分水县: “武盛县因界内武盛山以为名。” 神龙元年 (705) 复名分水县。②唐长寿二年 (6

  • 黄州卫

    明洪武元年 (1368) 置,属湖广都司。治所在黄州 (今湖北黄州市)。后改为所。十二年(1379) 复为卫。清废。

  • 兴化军

    北宋太平兴国四年(979)改太平军置,治兴化县(今福建仙游县东北古邑)。八年(983)移治莆田县(今莆田市)。辖境相当今福建莆田、仙游等市县地。元至元十四年(1277)升为兴化路。北宋太平兴国四年(9

  • 绛山

    ①在今山西绛县西北,与曲沃县接界。《水经·浍水注》: “ (绛) 水出绛山东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卷41绛县: 绛山 “山出铁,亦名紫金山。……绛水出其谷内”。②在今山东龙口市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登州府》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