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螺溪
在今台湾省彰化县西南。为浊水溪北支,西北流至鹿港入海。清蒋毓英《台湾府志》卷3:“东螺溪自斗六门与吼尾溪同流,西至东螺之眉里社分支北流,西过西螺社,又西过麻芝干社为北社溪,西入于海。”
在今台湾省彰化县西南。为浊水溪北支,西北流至鹿港入海。清蒋毓英《台湾府志》卷3:“东螺溪自斗六门与吼尾溪同流,西至东螺之眉里社分支北流,西过西螺社,又西过麻芝干社为北社溪,西入于海。”
在今北京市西城区北长街北口路东。清顺治年间建。雍正元年 (1723)拟分给宝亲王弘历作为邸第,弘历登基后改为喇嘛庙,名福佑寺。1927年改为西藏班禅驻北平办事处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作为西藏班禅驻北
明永乐十五年 (1417) 改天策卫置,属后军都督府。治所在顺圣川 (今河北阳原县东北东城)。十七年 (1419) 移治西沙城,二十年 (1422)又移治怀安卫城 (今怀安县东南旧怀安)。宣德五年(1
即今贵州都匀市南清水河上游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21都匀府都匀司: 都匀河在 “司治南。即邦水河也。自府城西南流经此,曰都匀江”。
①在今湖北黄州市东。北宋元丰三年(1080),苏轼谪黄州居此, 自号东坡居士。有东坡诗八首。《舆地纪胜》卷49黄州:东坡“在州治之东百余步。元丰三年,苏轼谪居寓临皋亭,后得此地,立雪堂而徙居焉。七年,
在今湖北恩施市北、建始县西北与四川奉节县交界处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2施州卫:石乳山在“卫西百七十里。周百余里。山石层叠,多生石乳而名”。《清一统志·施南府》:石乳山在“建始县西十五里。山石层叠,多生石乳
①一名鸡子城。故址在今福建仙游县东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35兴化军《古迹》:鸡子城“在莆田县(按当为仙游县)东北十里。《旧经》云,未详其义”。《明一统志》卷77兴化府《古迹》:鸡子城“在仙游县东咸平里鸡
在南海中中国中沙群岛内,位于中沙大环礁北部边缘。西距美滨暗沙0.7海里,东距中北暗沙2.7海里。1947年公布名称为鲁班暗沙。
金初改宋京东西路置,治所在东平府(今山东东平县西南州城镇)。辖境相当今山东陵县、平原二县和泰山、高唐以南,龟蒙山以西,聊城、阳谷、郓城以东,金乡以北和江苏邳县、泗阳以西, 旧黄河以北地。金末废。金改宋
1913年改景州置,属直隶津海道。治所即今河北景县。1928年直属河北省。在河北省东南部,东南邻山东省。属衡水市。面积1183平方千米。人口49.6万。辖10镇、6乡。县人民政府驻景州镇。秦属巨鹿郡。
即今浙江上虞市东北十六里小越镇。清光绪《上虞县志》卷18引《万历志》:小越市“在县(旧治丰惠镇)东北四十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