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涧
在今河南睢县东。《资治通鉴》:东晋太和四年(369),桓温北伐至枋头,以粮尽撤军,慕容垂率八千骑追之,“及温于襄邑。范阳王德先率劲骑四千伏于襄邑东涧中, 与垂夹击温,大败之,斩首三万级”。
在今河南省睢县东。东晋太和四年(369年),桓温伐燕不克而还,于此被燕军前后夹击,大败。
在今河南睢县东。《资治通鉴》:东晋太和四年(369),桓温北伐至枋头,以粮尽撤军,慕容垂率八千骑追之,“及温于襄邑。范阳王德先率劲骑四千伏于襄邑东涧中, 与垂夹击温,大败之,斩首三万级”。
在今河南省睢县东。东晋太和四年(369年),桓温伐燕不克而还,于此被燕军前后夹击,大败。
明洪武四年 (1371) 改河州路置,属西安都卫。治所即今甘肃临夏市。后属陕西都司。辖境相当今甘肃临夏、广河、和政等市县及东乡族自治县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地。五年 (1372)改为河州府,
又名九渡河、七渡河。在今北京市怀柔县西怀柔河上游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1顺天府: 黄花镇川河“源自塞外流入黄花镇口,经昌平至怀柔入白河”。
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峨眉山凉风洞上。明曹学佺 《蜀中名胜记》 卷11峨眉县: “首坡名解脱,从出山者释危就坦,至此而尽。……过此为华严寺。”
元置,在今湖北蒲圻市西北赤壁镇处。
①指今四川剑阁以南至云贵高原。以在剑阁之南而名。《周书·文帝下》: 西魏废帝二年 (553)三月,“遣大将军、魏安公尉迟迥率众伐梁武陵王萧纪于蜀……八月,克成都,剑南平”。唐贞观初设剑南道,开元初设剑
在今山东菏泽市西北三里。《魏书·地形志》:济阴郡乘氏“有大乡城”。《寰宇记》卷13曹州乘氏县:“大飨故城在县西北三里。故《志》云古之鄸城也,后改名大飨城。”
一名龙头壁。在今山西闻喜县东北。《寰宇记》卷46闻喜县:龙头壁“后周绛州及正平郡所理也,在县东北二十八里”。
明洪武二十七年(1394)置,治所即今广东饶平县东南所城。清乾隆六年(1741)移黄冈协右营守备驻此。明洪武二十七年(1394年)置,治今广东省饶平县东南。属广东都司。清乾隆六年(1741年)移黄冈协
①又名常山关、鸿上关、鸿山关、鸱塞。在今河北唐县西北 一百十里倒马关乡。倒马关又与居唐、紫荆关合称内三关。《水经·滱水注》: “滱水又东径倒马关,关山险隘,最为深峭势均。诗人高冈之病良马,傅险之困行轩
在今陕西铜川市西北。《寰宇记》卷31同官县:“女华夫人祠在同官县北三十里女华山上。其山高峰秀出,每有大风雷,多从华岳至此。故老传云:华岳女君在此山上,因立祠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