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东津镇

东津镇

五代王闽时置,属龙津县。在今福建南平市东,建溪与闽江交会处。宋属剑浦县。《元丰九域志》卷9南剑州:剑浦县有东津镇。明嘉靖《延平府志》卷4古迹:废四镇“延平旧有四镇,……南平县东黄滩范迪简所居地为东津镇”。


(1)在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东部。面积156平方千米。人口3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三胜村,人口1.2万。1956年设利民乡,1958年改津河公社,1960年改利民公社,1984年改镇。2001年改名东津镇。产玉米、大豆、稻、甜菜、亚麻等。有粮油加工、水泥、沙石等厂。绥佳铁路、222国道经此。(2)在湖北省襄樊市襄阳区中部、汉水西岸。面积289平方千米。人口11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东津,人口 7910。因居汉水东岸拐弯处,并设有埠口,故名东津湾,后简为东津。1950年属第十五区。1956年属峪山区。1958年为五星公社。1961年为东津区,1975年改东津公社,1984年设东津乡,1987年改置镇。2001年王河乡并入。主产粮、棉、油料,盛产芝麻、大头菜。有农机、粮油加工、机械、建材、印刷等厂。为县中部农副产品集散地。襄洪公路经此。有鹿门寺国家森林公园。(3)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港南区东北角、郁江南岸。面积185平方千米。人口6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东津圩,人口 1980。因原系市境东部水路交通要津,故名。1950年属十四区。1958年设东津公社,1963年改区,1969年复公社,1984年改乡,1991年置镇。产稻、玉米、蚕茧、荔枝、龙眼等。有农具、食品加工、水泥构件等厂。有农贸集市。公路、水路通市区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柳谷

    ①在今山西运城市南中条山内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贞观十二年 (638),“丁卯,至柳谷,观盐池”。即此。②在今新疆吐鲁番市西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交河县: “自县北八十里有龙泉馆,又北入谷百三十里,经柳

  • 猱村

    在今四川成都市南武侯祠附近。《新唐书·李德裕传》: 太和年间,“蜀先主祠旁有猱村,其民剔发若浮屠者,畜妻子自如,德裕下令禁止。蜀风大变”。

  • 杨林渡

    又作杨林口、杨林河口。在今安徽和县东长江边。《续资治通鉴》:南宋绍兴三十一年(1161),“王权自采石夜还建康,既而复如采石。时金主亮率大军临西采石杨林渡已数日”,即此。又作杨林口、杨林河口。在今安徽

  • 陆成县

    西汉置,属中山国。治所在今河北蠡县南十五里。东汉废入蠡吾县。古县名。成,又作城;陆成又作陉城(《史记·田叔列传》)。西汉元朔二年(前127年)封中山靖王子刘贞为陆城侯,属涿郡。元鼎五年(前112年)改

  • 芭蕉溪

    在今四川沐川县南。为中都河上源之一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3沐川长官司:芭蕉溪在“司东四十里。源出隆马山……入于马湖江”。《清一统志·叙州府一》:芭蕉溪“在屏山县西,雷波厅北,沐川司南界。源出隆马山阴,流入

  • 大源水

    在今广西龙州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0上下冻州:大源水“在州(治今下冻镇)北。源出八峰山,东北流,入于丽江”。

  • 拉乌错

    又作劳乌错。在今西藏南部,门隅地区达旺东十里处。藏语意为小神。原隶属于西藏地方政府管辖,为门隅三十二错、定 (错、定是当地的一级行政区划) 之一。1951年被印度政府非法占领。

  • 率水

    新安江上源之一。源出今安徽休宁县西南一百六十里率山六股尖,东北至屯溪率口与横江合流,是为南港。《寰宇记》 卷104休宁县: “率山在县东南四十里,率水出焉。” 宋淳熙 《新安志》 卷4休宁县《水源》:

  • 泰戏山

    又名武夫山、平山、戍夫山、派山。在今山西繁峙县东恒山山脉东段。《山海经·北次三经》:“泰戏之山,……虖沱之水出焉。” 即此。古山名。又称武夫山、戍夫山、泒阜山。约指今山西省繁峙县东北恒山山脉东段。《山

  • 贺兰都督府

    唐永徽四年 (653) 以契苾部置,属燕然都护府。治所在今蒙古国乌兰巴托南中戈壁省一带。总章二年 (699) 属安北都护府。后废。唐羁縻都督府。贞观六年(632年)以铁勒契苾部置,治凉州(州治姑臧县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