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岐州
北魏侨置,治所在今河南南召县东。《清一统志·南阳府二》:岐州城“有二,俱在南召县(今县东七十里云阳镇)西六十里。名东、西岐州城。后魏置东、西二岐州于此”。后废。
北魏侨置,治所在今河南南召县东。《清一统志·南阳府二》:岐州城“有二,俱在南召县(今县东七十里云阳镇)西六十里。名东、西岐州城。后魏置东、西二岐州于此”。后废。
唐置,即今河南洛阳市西南苗马村。为长安与洛阳间南道陆路交通重要驿站。元稹有《三泉驿》诗。唐置,在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南苗马村。为长安与洛阳间南道陆路交通的重要驿站。元稹《三泉驿》诗:“三泉驿内逢上己,……
即今江西贵溪县西石鼓渡。《清一统志·广信府》“江浒山镇”条下:又“(贵溪县金沙埠)西十里曰石鼓……俱为水陆要冲, 今皆有兵戍守”。
北宋政和四年(1114)置,为兑州治。治所在今广西东兰县东南。宣和三年(1121)废。古县名。北宋政和四年(1114年)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兰县东南。为兑州治。宣和三年(1121年)废为靖远寨。
据 《水经注》,源出今山东新泰东北,西流至泰安东南,折西南至泗水县北与泗水合流,西至曲阜城东北又与泗水分流,西经兖州至济宁合洸水,折南注入泗水。后水道有变迁,上源在泰安东南改道西流与柴汶会合北入汶水,
清置,属建昌镇。在今四川喜德县西南热水河北岸红莫镇。《清一统志·宁远府二》: 热水汛“在西昌西北热水旁,为大小凉山诸夷出入要路”。清雍正八年 (1730) 筑城,设都司分驻。
①即今安徽滁州市西北大柳。《清一统志·滁州》:大柳镇“为戍守要地。旧置驿丞。本朝乾隆间,以大枪巡检兼管”。②即今山东宁津县东北大柳镇。清光绪《宁津县志》卷2:“邑北十八里大柳镇。”(1)在安徽省滁州市
即今四川富顺县东南六十里安溪河。源出南溪县仙临乡,东北流入县,注入沱江。清乾隆《富顺县志》卷2:石灰溪“在县南五十里。发源仰天铺,东北流为梅家滩、石板滩,至溪口入雒水。内产煤炭,可通小舟”。
即今河北平山县西百二十里下口乡。明置巡司于此。
在今广东东莞市西南虎门镇西威远岛上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1东莞县: 武山砦 “在县南”。《清一统志·广州府二》 “虎门寨” 条: “武山寨在县南武山,与虎门相应援。”
即今吉尔吉斯斯坦奥什东古尔恰。清祁韵士《西陲要略》卷4:“图巴拉克塔木至古勒沙四十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