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小江
即今浙江东部曹娥江的别称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咸通元年(860),“(郑)祗德始令屯郭门及东小江”。胡三省注:“东小江出剡溪,至曹娥百官渡而东入海。”
古水名。即今浙江省东部曹娥江。唐咸通元年(860年),郑祗德与裘甫战,令军屯郭门及东小江,即此。
即今浙江东部曹娥江的别称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咸通元年(860),“(郑)祗德始令屯郭门及东小江”。胡三省注:“东小江出剡溪,至曹娥百官渡而东入海。”
古水名。即今浙江省东部曹娥江。唐咸通元年(860年),郑祗德与裘甫战,令军屯郭门及东小江,即此。
一名丹霞山。在今河南南召县东。《金史·武仙传》: 天兴元年 (1232),金兵败于三峰山,武仙“遂走南阳留山,收溃军得十万人,屯留山及威远寨,立官府,聚粮食,收器械”。即此。(1)古山名。在今河南省南
在今哈萨克斯坦东北境斋桑东南。《清一统志 ·塔尔巴哈台》: 萨里山 “在塔尔巴哈台东南,鄂尔和楚克山东一百里,南临沙碛”。清徐松 《西域水道记》 卷5: “俄侬河发自萨里山阴。”
亦名茅冈隘。在今湖南张家界市西北茅冈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7永定卫: 茅冈寨 “明初伐蜀,周德兴引兵道此,克其隘”。
即今江苏六合县东八百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0江宁府六合县:冶浦河“在县东二里。源出牛头山,北通天长,南入滁河”。
①北宋置,属慎县。在今安徽肥东县北八十里清水桥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45庐州: 清水镇 “在梁县北六十里。自镇至州九十里。开禧用兵濠州,寄治于此,统制周用实兼知州事”。②北宋置,属冠氏县。即今山东冠县东北
又称丰。亦作酆。与镐京同为西周都城。在今陕西长安县西沣河西岸客省庄、张家坡、马王村一带西周遗址范围内。周文王伐崇侯虎自岐迁此。《诗经·大雅·文王有声》:“既伐于崇,作邑于丰。”周武王迁都镐京,丰京遂成
1940年由下果洛班玛、雅砻江上游及黄河沿岸一带析置,治所在白玉寺(今青海久治县西南白玉乡)。因驻地白玉寺为名。“白玉”藏语意为“吉祥”之地。1948年废。1940年由下果洛班玛、雅砻江上游及黄河沿岸
在今河北饶阳县东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刘玄更始二年(24),刘秀率军自蓟(今北京城西南隅)南返,“晨夜南驰,不敢入城邑,舍食道傍。至芜蒌亭,时天寒烈,冯异上豆粥”。即此。在今河北省饶阳县东北。刘玄更始二年
元置,属定远府。治所在今贵州贵阳市北二十里。明初废。古县名。元置,治今贵州省惠水县东南。为章龙州治。明初废。
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东岸厄坎附近。清初属宁古塔将军。康熙《皇舆全览图》:黑龙江下游东岸有“瓦伦噶山”。后属三姓副都统。光绪《吉林通志》卷17:混同江南岸,东至海滨旧设噶珊有“瓦伦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