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夏州
①北魏延昌二年(513)置,治所在徧城郡广武县(今陕西延安市东北甘谷驿镇附近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延安、延川、宜川、延长、子洲、绥德、清涧、子长、米脂、甘泉、吴堡等市县地。西魏废帝三年(554)改名延州。
②唐置,为党项羁縻州,属乐容州都督府。其地当在今宁夏境内。后废。
北魏延昌二年(513年)置,治广武县(今陕西延安市东延河东岸)。辖境约今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一带。西魏废帝三年(554年)改为延州。
①北魏延昌二年(513)置,治所在徧城郡广武县(今陕西延安市东北甘谷驿镇附近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延安、延川、宜川、延长、子洲、绥德、清涧、子长、米脂、甘泉、吴堡等市县地。西魏废帝三年(554)改名延州。
②唐置,为党项羁縻州,属乐容州都督府。其地当在今宁夏境内。后废。
北魏延昌二年(513年)置,治广武县(今陕西延安市东延河东岸)。辖境约今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一带。西魏废帝三年(554年)改为延州。
①即今安徽淮南市东十里,淮河南岸洛河镇。古为洛河入淮之口。《水经·淮水注》: “洛涧北历秦墟,下注淮,谓之洛口。” 《梁书·武帝纪》: 天监四年 (505) 二月,“遣卫尉卿杨公则率宿卫兵塞洛口”。即
元至正二十二年(1362)朱元璋改建德府置,属中书分省。治所在建德县(今浙江建德市东北五十里梅城镇)。辖境相当今浙江建德、淳安、桐庐等市县地。二十三年(1363)中书分省移治于此。二十六年(1366)
亦作伶汀山。即今广东珠海市东南珠江口外之外伶仃岛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1新安县 “佛堂门海” 条: “又西南二百里曰合连海,水通东南大洋,连深澳、桑州、零丁诸山而会合于此,故曰合连。”
又作济龙宗、吉隆宗。即济隆城。今西藏吉隆县东南吉隆。
北宋置,属厌次县。在今山东惠民县地。
即今山西陵川县西礼义镇。《清一统志·泽州府》“南马镇”条下:礼义镇“在县西四十里。有寨”。在山西省陵川县西北端。面积86平方千米。人口3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礼义,人口 6390。古时因姓得名李村,后更
在今浙江江山市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3常山县:广济驿“在县城东”。《清一统志·衢州府》:广济驿“在江山县南……顺治十二年始移常山之广济驿于此”。
即安土瓜尔佳城。在今辽宁新宾县西北腰站附近。《清太祖实录》 作 “按兔爪儿简寨”。即“安土瓜尔佳城”。
亦称息辣。即今新加坡。清谢清高《海录》卷上:旧柔佛“本柔佛旧都,后徙去,故名旧柔佛。嘉庆年间英吉利于此辟展土地,召集各国商民在此贸易耕种,而薄其赋税,以其为东西南北海道四达之区也。数年以来,商贾云集,
在今湖北浠水县西七十里巴河镇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巴水“又南径巴水戍”。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