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三清山

三清山

在今江西玉山县西北。《明一统志》卷51广信府:三清山“与环玉山并峙。有羽化坛,晋葛洪与德兴李尚书修炼处。山巅有老子宫。又有金沙水、玉洞、灵济庙、罗汉洞、李尚书铁炉诸奇胜”。《清一统志·广信府一》:三清山“在玉山县西北一百二十里,与怀玉山对峙。高七百余丈,周二百余里,界衢、饶、信三郡之境。有三峰峻拔, 自下而升,路极险峻,凡二十五里始至其巅。上有三清观”。


又称少华山。在江西省德兴市和玉山县交界处。因玉京、玉华、玉虚三峰挺拔,状如道教始祖玉清、上清、太清列坐其巅而得名。主峰玉京峰,海拔1816米。山体由花岗岩构成,以峰奇石怪著称。以巨蟒出山、神女峰、观音听琵琶为山景三绝。还有云海、晚霞、溪潭瀑布之胜。人称兼有“泰山之雄,华山之险,黄山之奇,庐山之秀”。历史上为道教名山。明初为盛期。山顶小盆地“三清福地”,以三清宫为主体,为道教古建筑集中地。山上树木葱郁,有黄山松、香果树、木莲、华东铁杉、高山黄杨等珍贵树种,灵芝、黄连、沙参等名贵药材,大鲵(娃娃鱼)、穿山甲等珍贵动物。夏季凉爽,为避暑胜地。是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。

三 清 山 风 光


猜你喜欢

  • 雄定关

    北宋靖康元年 (1126) 改唐天井关置,即今山西晋城市南三十里天井关。北宋靖康元年(1126年)改天井关置,在今山西省晋城市南太行山顶。地形险要,称为天设之险。元末又名平阳关。

  • 西沙门镇

    在今河南延津县西北沙门村。《清一统志·卫辉府》:西沙门镇“在延津县西二十里。其东十里为东沙门镇。明弘治中,改置香台巡司于此”。

  • 沧景

    即横海军。唐、五代方镇之一。唐贞元中置。治所在沧州(今河北沧县东南旧州镇)。辖境屡有变动。初领沧、景二州。元和中包有德、棣州。相当今天津市马厂减河以南,运河以东,山东津浦铁路以东,黄河以北及博兴县北部

  • 西施山

    即土城山。在今浙江绍兴市东五云门外。《清一统志·绍兴府》:土城山“在会稽县东六里。《越绝书》:越王得西施,教习于北坛利邱里土城,三年而献吴。亦名西施山”。

  • 普安州

    明永乐十三年 (1415) 置,属贵州布政司。治所在今贵州盘县特区西北。辖有今贵州盘县、兴义、安龙及普安,云南富源等县部分地。万历十四年(1586) 移普安卫城 (今盘县特区)。万历三十年(1602)

  • 也里术河

    今青海玛多县南之热曲。《元史·地理志》 河源附录:赤宾河“又二三日,水西南来,名亦里出,与赤宾河合。又三四日,水南来,名忽阑。又水东南来,名也里术,合流入赤宾,其流浸大,始名黄河”。

  • 太平市

    ①即今江西樟树市西南太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7临江府清江县:太平市“在府(今临江镇)西南三十里。元时有巡司,明初革”。②即今广东清新县西南太平镇。明、清置回岐巡司于此。

  • 绵 (緜) 谷县

    隋开皇十八年 (598) 改兴安县置,为利州治。治所即今四川广元市。《元和志》 卷22绵谷县: “因县东南绵谷为名。” 大业三年 (607) 为义城郡治。唐武德元年 (618) 复为利州治,天宝元年(

  • 西安碑林

    在今陕西西安市三学街。原文庙所在地。北宋元祐二年(1087)为保存唐开成年间镌刻的《十三经》而建,历代都有增添,清初始称“碑林”。现有七个陈列室、六个游廊和一个碑亭,共展出碑石墓志一千多块,荟萃自汉迄

  • 悬鼓山

    一名庸城山。在今湖北竹山县西五里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 竹山县: “有悬鼓山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