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三户

三户

①春秋楚邑。在今河南淅川县西北。《左传》:哀公四年(前491),晋人执戎蛮子与其五大夫,“以畀楚师于三户”。即此。杜注:“今丹水县北有三户亭。”

②津渡名。在今河北磁县西南漳水上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项羽使蒲将军日夜引兵渡三户,军漳南,与秦战,再破之。”同书“楚虽三户,亡秦必楚”句下,《正义》按:“服虔云:‘三户,漳水津也’。孟康云:‘津峡名也,在邺西三十里。’”《水经·浊漳水注》:“漳水又东径三户峡为三户津。”

③山名。即今山东平度市西南七十里三合山。《汉书·郊祀志》:宣帝神爵元年(前61),“祠太室山于即墨,三户山于下密”。《魏书·地形志》:即墨县有三户山。


(1)古城名。在今河南省淅川县西、丹水北岸。春秋、战国属楚。《左传》哀公四年(前491年):晋人执戎蛮子以“畀楚师于三户”;《水经注·丹水》引《古本竹书纪年》:“壬寅,孙何侵楚,入三户郛。”(今本《竹书纪年》系于周显王二十二年〔前347年〕,朱右曾《汲冢纪年存真》列于魏惠王二十年〔前350年〕)杜预注:“今丹水县北三户亭。”皆即此。(2)古津渡名。在今河北省磁县西南漳河上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项羽使蒲将军日夜引兵渡三户,军漳南,与秦战。”《水经注·浊漳水》:浊漳合清漳又东出山,“又东径三户峡为三户津”。孟康曰:三户,“津、峡名也,在邺西四十里”。皆即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通化军

    ①唐置,治所在今四川理县东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 维州 “有通化军”。②北宋治平三年 (1066) 置,治所在今四川理县东北一百二十里通化乡。《宋史· 地理志》 威州:“通化军熙宁间所建,在保、霸二

  • 阿旁部

    唐南诏置,属拓东节度。在今云南大关县南部。

  • 伏城

    在今山东阳谷县东北三十里。《元和志》卷10阳谷县:故伏城“盖伏生所居,因名之”。清光绪《山东通志》卷35谓“今为宓城集”。

  • 大树垭

    在今湖北竹山县东南。民国《湖北通志》卷36竹山县:大树垭“《光绪舆地记》:在城东三十里,驻外委”。

  • 五马渡

    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北。为长江津渡。宋《景定建康志》卷16:五马渡“在上元县西北二十三里幕府山之前,晋元帝与彭城等五王渡江处”。据《晋书·五行志中》:“太安中,童谣曰:‘五马游渡江,一马化为龙。’后中

  • 渭桥

    汉、唐时长安渭水上建桥梁,有三: (1) 中渭桥。本秦所造横桥,为通渭水南北离宫而造。西汉初称渭桥或石柱桥,又名横门桥。武帝后增建东、西二桥,始有中渭桥之称。《三辅黄图》 卷6: “渭桥,秦始皇造。渭

  • 龙华冈道

    清建,即今吉林长白朝鲜族自治县至临江市之道路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长白府:“光绪三十四年新辟龙华冈道, 自临江新化街,史家蹚子以下入府西嘉鱼河,到梨沟镇达府治西,长约四百余里,以避江道之险焉。”

  • 岭卫山

    在今广西靖西县西南。《清一统志·镇安府》: 岭卫山 “在归顺州西一百五十里荣劳洞地。高耸延亘,拦隔交趾,为一州捍卫,故名”。

  • 哪吧场

    即今贵州遵义县 (南白镇) 东北喇叭镇。清道光 《遵义府志》 卷6遵义县: 哪吧场在 “城东九十里”。

  • 梧桐村

    即今黑龙江省萝北县西南尚志村。1942年东北抗联三军军长赵尚志殉难于此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为尚志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