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万岁山

万岁山

①俗称煤山。即今北京故宫神武门北景山。明永乐五年(1407)兴建北京宫殿,将拆除元宫殿及挖掘紫禁城护城河的渣土,堆积成土山。土山位于纵贯皇城中轴线上,取名万岁山。《明一统志》卷1:西苑“东北有万岁山,高耸明秀,蜿蜒磅礴,上插霄汉, 隐映宫阙, 皆禁中胜境也”。崇祯十七年(1644),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占北京城,崇祯皇帝吊死在此山东麓一槐树下。《明史·庄烈帝纪》:“帝崩于万岁山,王承恩从死”,即此。清顺治十二年(1655)改为景山。今为景山公园。

②即万安山。在今安徽休宁县东十里万安镇。《寰宇记》卷104休宁县:“吴避孙休之名,改为海阳县,仍移于万岁山上。”

③又名城山。在今安徽凤阳县城北隅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1凤阳县:万岁山“在皇城北,城垣经其上。东西有二峰对峙,东曰日精,西曰月华”。

④北宋政和七年(1117)筑,在今河南开封市东北隅。《宋史·地理志》:政和七年(1117),“始于上清宝箓宫之东作万岁山。山周十余里,其最高一峰九十步,上有亭曰介,分东西二岭,直接南山”。宣和四年(1122)改名艮岳。

⑤即今湖南郴县西南三十里灵寿山。《水经·耒水注》:千秋水“出西南万岁山,山有石室,室中有钟乳,山上悉生灵寿木,溪下即千秋水也”。《舆地纪胜》卷57郴州:万岁山,“天宝六年改为灵寿山”。


(1)在安徽省凤阳县城东北隅。原名凤凰山,又名九华山,明朱元璋即帝位后改称万岁山。有东西两峰对峙:西为月华山;东为日精山。昔有明太祖御书“第一山”碑,建有“御书亭”,均毁。(2)又称艮岳、寿峰、寿山艮岳、万寿山。在今河南省开封市内。北宋徽宗时筑,周十余里,高九十步。上建亭台楼阁,下掘池沼。金兵入汴时被毁。(3)“景山”的旧称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滍川

    即滍水。今河南之沙河。为汝河支流。《后汉书·光武帝纪》: 更始元年 (23),光武击王莽将王邑、王寻,“从 (宛) 城西水上冲其中坚,寻、邑阵乱,……莽兵大溃,走者相腾践,奔殪百余里间。会大雷风,屋瓦

  • 八面山

    ①在今湖南资兴市东北,接桂东县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2兴宁县:八面山“峭险壁立,延袤二百余里,登之可见郴、衡、吉、赣诸郡。又山中有上洞、中洞及雷家洞, 皆深险,素为贼窟。嘉靖末,‘瑶贼’黄积珠等据险肆掠

  • 上宜县

    隋开皇十七年(597)置,属京兆郡。治所在今陕西永寿县西南好畤河。唐属雍州,贞观八年(634)并入岐阳县。古县名。隋开皇十七年(597年)置,治今陕西省永寿县西南好畤河镇。属京兆郡。唐初属雍州,贞观八

  • 天赐盐场

    南宋嘉定十五年(1222)置,属海门县。在今上海市崇明县东北响哃镇附近。元至元十二年(1275)升为崇明州。

  • 宁弥城

    在今新疆于田县北克里雅河东岸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引贾耽《四夷路程》:“有宁弥故城,一曰达德力城。一曰汗弥国,曰拘弥城。”

  • 剑南

    ①指今四川剑阁以南至云贵高原。以在剑阁之南而名。《周书·文帝下》: 西魏废帝二年 (553)三月,“遣大将军、魏安公尉迟迥率众伐梁武陵王萧纪于蜀……八月,克成都,剑南平”。唐贞观初设剑南道,开元初设剑

  • 交溪

    ①在今浙江临安县西。源出浙、皖边界,至于潜镇南, 东入天目溪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0于潜县:交溪,“浪山、柳溪二水合流于柱石山,因名”。②在今浙江建德市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0寿昌县:交溪“在县(今寿昌镇

  • 拔里迈泺

    即今黑龙江省宾县东北宾安镇东北灰铁山一带的沼泽地,一说在今黑龙江省木兰县西松花江北。《金史·世纪》: 辽咸雍八年 (1072),“五国没撚部谢野勃堇畔辽,鹰路不通。景祖伐之,谢野来御。……谢野兵败,走

  • 英额埠镇

    即今吉林通化县西北英额布镇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: 通化县旧设马拨 “西哈马河、快当帽子、英额布、欢喜岭、半截拉子,入兴京”。

  • 高溪市

    即今湖南冷水滩市东北二十一里高溪市乡。旧属零陵县,明曾置巡司于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