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里街
即今安徽石台县治(七里镇)。在石埭水上中游,为三国吴石埭城,石埭县也曾治此。清康熙《石埭县志》引宋县尉桂大受《水晶宫记》云:“宋理宗宝庆初始作新邑于此。以四面皆山,故不立城郭。因掘珠岭为东门,南山为南门,处岭为西门,路为北门。后六年余复迁他所。”
即今安徽石台县治(七里镇)。在石埭水上中游,为三国吴石埭城,石埭县也曾治此。清康熙《石埭县志》引宋县尉桂大受《水晶宫记》云:“宋理宗宝庆初始作新邑于此。以四面皆山,故不立城郭。因掘珠岭为东门,南山为南门,处岭为西门,路为北门。后六年余复迁他所。”
东晋孝武帝司马曜陵墓。在今江苏南京市东紫金山西南麓。《元和志》 卷25 上元县: 孝武帝昌明隆平陵“在县东北二十里蒋山西南”。
即今江苏江都市西北四十二里昭关镇(戚墅庙)。民国殷惟龢 《江苏六十一县志》: 江都县有戚墅庙镇。
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置,治所在聊城县(今山东聊城市东北二十五里)。大业初废。唐武德四年 (621) 复置,天宝元年 (742) 改博平郡,乾元元年(758) 复改博州,属河北道。辖境相当今山东聊
在今四川武隆县西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74涪州:七龛山“在武龙县北一十五里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9武隆县:七龛山“在县北二里。山高大,上有七穴”。
又名门水、鸿胪涧。即今河南灵宝市东宏农涧或涧河。《后汉书·董卓传》:兴平二年(195),张济合李傕等与董承、杨奉“大战于弘农东涧。承、奉军败”。即此。
春秋周邑。在今河南偃师市西南。《左传》:昭公二十六年 (前516) 七月,“丙子,王宿于褚氏”。杜注: “洛阳县南有褚氏亭。”春秋周地。在今河南省偃师市西南。《左传》昭公二十六年(前516年):王子朝
又名谷鹿洲、軥洲。 在今江西南昌市东湖百花洲西南南塘湾外。《水经·赣水注》: “赣水又径谷鹿洲,即蓼子洲也。旧作大艑处。” 《寰宇记》 卷106南昌县: “蓼洲在城西一里。两洲相并,水
清康熙间置,属唐努乌梁海。在今俄罗斯哈卡斯自治州和克麦罗沃州南部地区。同治三年(1864)中俄签订《塔城界约》 (即《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》)被俄国割占。
即弹筝谷。亦名都卢峡。在今宁夏固原县东南蒿店乡三关口。《资治通鉴》: 南朝梁中大通六年(534),侯莫陈悦杀贺拔岳,“ (宇文) 泰与帐下轻骑赴平凉,令杜朔周帅众据弹筝峡”。即此。《元和志》卷3原州百
即今安徽宣州市东洪林镇。明嘉靖 《宁国府志》 卷4宣城县: 由阳德门达广德县有洪林铺。清嘉庆 《宁国府志》 卷12宣城县: 洪林桥 “距城五十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