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黔驴之技

黔驴之技

唐.柳宗元《三戒.黔之驴》:“黔无驴。有好事者船载以入,至,则无可用,放之山下。虎见之,庞然大物也,以为神(神,此指神奇物)。蔽林间窥之,稍出近之,慭慭然(慭,音yìn,慭慭然,小心谨慎的样子),莫相知。他日,驴一鸣,虎大骇,远遁,以为且噬(噬,咬)己也,甚恐。然往来视之,觉无异能者。益习其声,又近出前后,终不敢搏。稍近,益狎(狎,此指撩拨挑衅),荡倚冲冒(指对驴轻侮戏弄)。驴不胜怒,蹄(踢,作动词用)之。虎因喜,计之曰:‘技止此耳!’因跳踉(踉,音liáng,跳踉,跳跃)大㘎(㘎,音hǎn,虎怒吼),断其喉,尽其肉,乃去。噫!形之庞也类有德(德,道德,修养),声之宏也类有能,向不出其技,虎虽猛,疑畏卒不敢取,今若是焉(指如此无能),悲夫!”

“黔之驴”是一个寓言故事。驴子从表面上看是一个庞然大物,但实际上并无能力,盛怒之下,也仅能一踢,虎终于发现它”“技止此耳”。其实,社会上那些虚有其表,虚张声势的现象,不一样都是“黔之驴”吗?

后因以比喻炫耀拙劣的伎俩而本领有限,常用以讥讽人不知藏拙,以至取辱或遗笑于他人。

董必武《红岩村题诗》:“结庐在虎穴,纸虎逊黔驴。”这是反用其事的一例。


偏正 黔,今贵州一带。技,技能。黔驴的技能。比喻伎俩拙劣或本领有限。语本唐·柳宗元《三戒·黔之驴》:“驴一鸣,虎大骇,远遁,以为且噬己也,甚恐。然往来视之,觉无异能者。……稍近益狎,荡倚冲冒。驴不胜怒,蹄之。虎因喜,计之曰:‘技止此耳。’因跳踉大㘚,断其喉,尽其肉,乃去。”※驴,不读作lú。△贬义。多用于表示无能方面。→鼯鼠技穷 ↔神通广大。也作“黔驴技穷”。


【典源】 唐·柳宗元《三戒》:“黔无驴,有好事者船载以入。至则无可用,放之山下。虎见之,尨 (pang) 然大物也,以为神。蔽林间窥之,稍出近之, 慭(yin)慭然莫相知。 他日, 驴一鸣,虎大骇,远遁,以为且噬己也,甚恐。然往来视之,觉无异能者。益习其声,又近出前后,终不敢搏。稍近,益狎,荡倚冲冒,驴不胜怒,蹄之。虎因喜,计之曰:‘技止此耳!’因跳踉大噉,断其喉,尽其肉,乃去。”

【今译】 贵州地方没有驴,有人用船带进一头,运到却没有用处,于是放在山下。老虎见驴是只庞然大物,认为是神兽。先从林子里悄悄张望,又渐渐挨近,唯恐激怒了它。过了几日,驴一叫,把虎吓了一大跳,急忙跑开,以为驴要吃它,十分恐惧。然而往来观察,觉得驴没什么大能耐。渐渐又习惯了驴的叫声,又在它前后走动,但始终不敢去与它相斗。后来更接近了,去挨碰驴子,驴子很反感,去踢老虎。老虎高兴了,盘算道:“原来就这点本事啊!”于是冲上去将驴扑倒,咬断它的喉咙,吃光它的肉才去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徒有其表,本领有限。

【典形】 黔驴、黔驴之技、穷黔驴、三蹄无技。

【示例】

〔黔驴〕宋·陆游《丁未除夕前二日休假感怀》:“怨谤相乘真市虎,技能已尽似黔驴。”

〔黔驴之技〕 宋·张孝祥《抚州到任谢执政》:“殚黔驴之技,未答洪私; 致鹈梁之讥,莫逃余责。”

〔穷黔驴〕 清·王摅《寄示昭复昭被》:“两者俱抵滞,技恐穷黔驴。”

〔三蹄无技〕 清·王夫之《读甘蔗生遣兴诗》:“六息何心化北鱼,三蹄无技弄黔驴。”


【词语黔驴之技】  成语:黔驴之技汉语词典:黔驴之技

猜你喜欢

  • 秦赘

    春秋时,秦地风俗盛行贫穷人家子弟入赘。赘,即典给人家作奴,到期不赎,主家以女配之,称为赘婿。后即称赘婿为秦赘。【出典】:《汉书》卷48《贾谊传》2244、2245页:“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,家贫子壮则

  • 沽哉

    《论语.子罕》:“子贡曰:‘有美玉于斯,韫椟而藏诸?求善贾而沽诸?’子曰:‘沽之哉!沽之哉!我待贾者也。’”孔子以“沽之哉”之语,表示待价而沽(买)的主张。后引用“沽哉”喻指应等待知遇或自叹怀才不遇。

  • 卫人鹤

    同“卫鹤”。唐白居易《观稼》诗:“饱食无所劳,何殊卫人鹤!”【词语卫人鹤】   汉语大词典:卫人鹤

  • 洛阳才子

    《汉书.贾谊传》:“贾谊,洛阳人也,年十八,以能诵诗书属文称于郡中。”“文帝召以为博士。”“是时,谊年二十余,最为少。每诏令议下,诸老先生未能言,谊尽为之对,人人各如其意所出,诸生于是以为能。”晋潘岳

  • 苏秦妻

    源见“季子貂敝”。借指冷遇失意夫君的妇女。明高启《答内寄》诗:“我非秋胡子,君岂苏秦妻?”

  • 海筹

    同“海屋添筹”。明李东阳《昆山毛翁百岁》诗:“海筹仍不一,桑陆看量沙。”【词语海筹】   汉语大词典:海筹

  • 吴越同舟

    源见“同舟共济”。比喻虽有旧怨,但当同遭危难时,则互相救助。如:值此民族危亡之际,国人应本吴越同舟之义,共赴时艰。主谓 吴人与越人共乘一舟。比喻虽有旧怨,但当同遭危难,利害一致之时,也必须互相救助,共

  • 截肠战

    《北史.彭乐传》:“彭乐字兴,安定人也。骁勇善骑射,天平四年(天平为东魏孝静年号,四年为公元五三七年),从神武西讨(东魏大臣高欢,曾逼北魏孝武帝西奔长安,另立孝静帝,史称东魏,为大丞相,执政十六年。死

  • 御侮

    抵御外侮。《诗.大雅.绵》:“予曰有御侮。”又《小雅.常棣》:“兄弟阋于墙,外御其务。”阋( ㄒㄧˋ xì 隙):争吵。务:通“侮”。《左传.僖公二十四年》引作“外御其侮”。【词语御侮】   汉语

  • 豆分瓜剖

    同“豆剖瓜分”。《宋史.王禹偁传》:“自五季乱离,各据城垒,豆分瓜剖,七十余年。”见“瓜剖豆分”。《宋史》卷293:“自五季乱离,各据城垒,~,七十余年。”【词语豆分瓜剖】  成语:豆分瓜剖汉语大词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