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黄石传书

黄石传书

指黄石公传授《太公兵法》给张良,以后张良辅汉建大功。后以此典比喻传授奇书韬略,用以济世安邦。或指传授的人、书策等。张良在桥下拾起鞋子,给老人穿上,老人认为这个小孩子可以教导,约张良五天以后清晨,再在这里相会。张良感到奇怪而答应。五天后天刚亮,张良去了。可是老人已先在那里,他生气地说:“与老人约会,反而后来,为什么?”老人离去,并说:“后五天再早些来相会。”过了五天,鸡刚叫,张良又去。老人又先在那里了,又生气地说:“后来,为什么?”老人离去,并说:“过五天再早些来。”过了五天,张良不到半夜就去。过一会,老人也来了,高兴地说:“应当象这样。”随即掏出一本书,说道:“读完这本书就能做帝王老师。十年以后会有发迹。十三年后你小子会见我在济水北面,谷城山(今山东东阿县东北)下那块黄石便是我。”于是走了,没有说别的话,以后再也没有见到这位老人。天亮后张良看那本书,就是《太公兵法》。张良因为觉得他内容奇异,所以经常学习诵读它。此典又作“谷城授策”、“受书黄石”、“帝师之略”、“谷城文”、“黄石书”、“黄公略”、“圯上书”、“黄公”、“一编圯下”、“老人编”、“传书黄石”、“石公”。

【出典】:

史记》卷55《留侯世家》2035页:“五日平明,良往。父已先在,怒曰:‘与老人期,后,何也?’去,曰:‘后五日早会。’五日鸡鸣,良往。父又先在,复怒曰:‘后,何也?’去,曰:‘后五日复早来。’五日,良夜未半往。有顷,父亦来,喜曰:‘当如是。’出一编书,曰:‘读此则为王者师矣。后十年兴。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,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。’遂去,无他言,不复见。旦日视其书,乃《太公兵法》(相传为太公吕尚所著。太公:姜姓,吕氏,名尚,字子牙,号太公望)也。良因异之,常习诵读之。”

【例句】:

北周·庾信《周上柱国齐王宪神道碑》:“则少有壮志,颇校兵书,去水降灵,谷城授策。” 北周·庾信《周柱国纥干弘神道碑》:“而受书黄石,意在王者之图;挥剑白猿,心存霸国之用。” 唐·骆宾王《上司列太常伯启》:“道叶神交,黄石授帝师之略;德攸天纵,白星降王辅之精。” 唐·骆宾王《赋得白云抱幽石》:“讵知吴会影,长抱谷城文。” 唐·王维《送李补阙充河西度支营田判官序》:“勇能尽敌,礼可用兵。读黄石书,杀白马将。” 唐·刘禹锡《郡内书怀献裴侍中留守》:“兵符今奉黄公略,书殿曾随翠风翔。” 宋·曾巩《孔教授等以曾论荐特示长笺》:“壁中字为时人考、圯上书从老父传。” 宋·苏轼《回先生过湖州东林沈氏》:“但知白酒留佳客,不问黄公觅素书。” 宋·张孝祥《西江月·张钦夫寿》:“已授一编圯下,却须三顾隆中。” 明·唐寅《贫士吟》之三:“贫士居无半亩廛,圯桥拾得老人编。” 明·陈子龙《城西园访史道邻中丞不值》;“传书黄石尝晨出,校猎蓝田夜归。” 陈子龙《自慨》之四:“黄石传书开爵士,青禽敕使属英雄。” 清·钱谦益《题将相谈兵图》:“猿公石公非所希,天津老人或是我。”


【典源】 《史记·留侯世家》: 张良曾从容步游下邳圯 (yi) 上,有一老父堕其履圯下,使张良下桥取履,张良为之取回并穿上。“父以足受,笑而去。良殊大惊,随目之。父去里所,复还,曰:‘孺子可教矣。后五日平明,与我会此。’良因怪之,跪曰:‘诺。’五日平明,良往。父已先在,怒曰:‘与老人期,后,何也?’去,曰:‘后五日早会。’五日鸡鸣,良往。父又先在,复怒曰:‘后,何也?’去,曰:‘后五日复早来。’五日,良夜未半往。有顷,父亦来,喜曰:‘当如是。’出一编书,曰:‘读此则为王者师矣。后十年兴。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,穀城山下黄石即我矣。’遂去,无他言,不复见。旦日视其书,乃《太公兵法》也。”《汉书·张良传》亦载。

【今译】 秦末时张良曾在下邳桥上闲游,一老翁故意从桥上将履堕下,让张良去取并为之穿上,老翁穿好履便走了,张良很是吃惊,一直目送着他。老翁走了一里多地,又返回,对张良说:“小伙子可以造就,过五天黎明,再来此与我相会。”张良很纳闷,答应了。五天后黎明,张良来到,老翁早在等他,生气说:“与老人约会,晚来,怎么回事?”走了,又说:“再过五天早点来。”又过五天,鸡刚叫张良便去了,老翁又在,又生气说:“来得晚,又为什么?”又走了,说:“再过五天再早来。”又过五天,张良不到半夜就去了。等了一会儿,老翁亦来,高兴地说:“应该这样。”拿出一部书给张良,说:“学会它可以做帝王的老师。后十年便会发达。十三年后你可以在济北见到我,穀城山下的黄石即是我。”于是走了,也没有别的话,以后再没有见过他。张良天明打开书看,原来是《太公兵法》。老人即是黄石公。参见〖圯桥进履〗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表示向人传授奇书秘策,用以经世济民、安邦定国; 或以“黄石老”、“黄石书”等指传授的人、书策等。

【典形】 传书黄石、帝师之略、穀城授策、穀城文、黄公、黄公略、黄石传书、黄石老、黄石书、老人编、石公、受书黄石、一编圯下、圯上书、黄石推贤、黄石术、桥下书、黄石编、黄石公、圯桥石杳、圯上一编、榖城公、穀城翁、黄石策、素书在黄石、圯桥书、黄石略、圯上人、老人书、帝王师、黄石兵符、桥边呼孺子、老人桥上迹、桥边黄石、黄石三略。

【示例】

〔传书黄石〕 明·陈子龙《城西园访史道邻中丞不值》:“传书黄石尝晨出,校猎蓝田每夜归。”

〔帝师之略〕 唐·骆宾王《上司列太常伯启》:“道叶神交,黄石授帝师之略; 德攸天纵,白星降王辅之精。”

〔穀城授策〕 北周·庾信《周上柱国齐王宪神道碑》:“则少有壮志,颇校兵书,去水降灵,穀城授策。”

〔穀城文〕 唐·骆宾王《赋得白云抱幽石》:“讵知吴会影,长抱穀城文。”

〔黄公〕 宋·苏轼《回先生过湖州东林沈氏》:“但知白酒留佳客,不问黄公觅素书。”

〔黄公略〕 唐·刘禹锡《郡内书怀献裴侍中留守》:“兵符今奉黄公略,书殿曾随翠风翔。”

〔黄石传书〕 明·陈子龙《自慨》之四:“黄石传书开爵土,青禽敕使属英雄。”

〔黄石书〕 唐·王维《送李补阙充河西度支营田判官序》:“勇能尽敌,礼可用兵。读黄石书,杀白马将。”

〔老人编〕 明·唐寅《贫士吟》之三:“贫士居无半亩廛,圯桥拾得老人编。”

〔石公〕 清·钱谦益《题将相谈兵图》:“猿公石公非所希,天津老人或是我。”

〔受书黄石〕 北周·庾信《周柱国纥干弘神道碑》:“而受书黄石,意在王者之图; 挥剑白猿,心存霸国之用。”

〔一编圯下〕 宋·张孝祥《西江月·张钦夫寿》:“己授一编圯下,却须三顾隆中。”

〔圯上书〕宋·曾巩《孔教授等以曾论荐特示长笺》:“壁中字为时人考,圯上书从老父传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袁安睡

    同“袁安高卧”。宋梅尧臣《次韵和王景彝十四日冒雪晚归》:“闭门我作袁安睡,呵笔君为谢客谣。”【词语袁安睡】   汉语大词典:袁安睡

  • 抱关击拆

    守关巡夜的人,泛指地位低微的人。《孟子.万章下》:“辞尊居卑,辞富居贫,恶乎宜乎?抱关击柝( ㄊㄨㄛˋ tuò 拓)。”《荀子.荣辱》:谓“或监门、御家、抱关、击柝,而不启以为寡。”监门:管城门的

  • 燕体

    源见“燕瘦环肥”。形容女子体态轻盈。《花月痕》二四回:“〔痴珠〕才入北屋,秋痕早从被窝里斜着身……正是:锦帷初卷,绣被犹堆,燕体伤风,鸡香积露。”亦形容物体轻柔。唐李商隐《槿花》诗:“燕体伤风力,鸡香

  • 祁奚举午

    同“祁奚举子”。午,祁奚之子。宋钱易《南部新书》戊:“祁奚举午,义不胜私。”见“祁奚之举”。宋·钱易《南部新书》戊:“张说为左相,知京官考其子,均任中书舍人,特注之曰:‘父教子忠,古之善训;~,义不胜

  • 凫仙

    源见“王乔凫舄”。美称县令。宋王炎《临江仙.吴宰生日》词:“三山来鹤驾,万户识凫仙。”

  • 折群儒角

    源见“五鹿角折”。形容人学识渊博,多才善辩。清汤右曾《上玉峰徐公》诗:“六经屡折群儒角,九服齐扶大雅轮。”

  • 狼烟

    烽火。古代边疆用狼粪烧烟以报警。宋陆佃《埤雅.释兽.狼》:“古之烽火用狼粪,取其烟直而聚,虽风吹之不斜。”【词语狼烟】   汉语大词典:狼烟

  • 雨中黄叶树,灯下白头人

    寒雨中的枯叶,昏灯下的老人。 二者寂寞相对,形容气氛悲凉。语出唐.司空曙《喜外弟卢纶见宿》:“静夜四无邻,荒居旧业贫。雨中黄叶树,灯下白头人。”周声华《祝君健康长寿》(《长江日报》1993年5月7日

  • 针磁

    源见“针芥相投”。喻两相契合。清方文《寿刘未沫先生》:“诗里针磁吟最合,花前杯斝劝无虚。”【词语针磁】   汉语大词典:针磁

  • 钟仪怀土

    同“钟仪恋楚”。清吴伟业《八风诗.南风》:“师旷审音吹不竞,钟仪怀土操谁传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