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鸣琴而治

鸣琴而治

吕氏春秋.察贤》:“宓子贱治单父,弹鸣琴,身不下堂,而单父治。”

鸣琴而治,是指以封建阶级的礼乐教化人民,达到“政简刑清”的统治效果。以身亲之而治,是逢事躬亲察考,深入实际,以辛苦劳力而达到治理的效果。故旧时常用“鸣琴而治”作为称颂地方官吏治事有方的谀词。

文选》卷三六王融(元长)《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》:“下邑必树其风,一乡可以为绩。至有旦抚鸣琴,日置醇酒。”


偏正 鸣琴,弹奏弦乐。治,治理。旧时称颂地方官能以礼乐教化人民,无为而治。语本《吕氏春秋·察贤》:“宓子贱治单父,弹鸣琴,身不下堂,而单父治。”△褒义。多用于政治方面。→无为而治


【词语鸣琴而治】  成语:鸣琴而治汉语词典:鸣琴而治

猜你喜欢

  • 相濡沫

    同“相濡以沫”。宋苏轼《和王晋卿》诗:“欲书加餐字,远托西飞鹄。谓言相濡沫,未足救沟渎。”【词语相濡沫】   汉语大词典:相濡沫

  • 打草蛇惊

    同“打草惊蛇”。《景德传灯录.省念禅师》:“问:‘四众围观,师说何法?’师曰:‘打草蛇惊。’”宋朱熹《答黄仁卿书》:“但恐见黄商伯狼狈后,打草蛇惊,亦不敢放手做事耳。”见“打草惊蛇”。【词语打草蛇惊】

  • 带经

    同“带经锄”。唐钱起《南溪春耕》诗:“日长农有暇,悔不带经来。”

  • 快牛破车

    《晋书.石季龙载记》:“石季龙,勒之从子也。……年六七岁,有善相者曰:‘此儿貌奇有壮骨,贵不可言。’永兴中(此应指晋惠帝年号为公元304-306),与勒相失。后刘琨(西晋将领,曾长期坚守晋阳,与刘聪,

  • 投金

    东汉.赵晔《吴越春秋》卷四《阖庐内传》:“子胥等过溧阳濑水之上(这次是伍子胥伐楚后还过濑水),乃长太息曰:‘吾尝饥于此,乞食于一女子,女子饲我,遂投水而亡’。将欲报以百金,而不知其家,乃投金水中而去。

  • 尨眉皓发

    眉毛黑白相杂而发已全白,指老人。尨( ㄇㄤˊ máng 茫):花白。《文选.张衡.思玄赋》:“尉尨眉而郎潜兮,逮三叶而遘武。”李善注引《汉武故事》:“颜驷,不知何许人,汉文帝时为郎。至武帝,尝辇过

  • 樗散材

    源见“樗栎”。喻无用之材。宋李纲《建炎行》:“末言樗散材,初不堪梁柱。鼎颠将覆?,栋桡必倾宇。”【词语樗散材】   汉语大词典:樗散材

  • 题塔

    同“雁塔题名”。清钱谦益《橘社吴不官以雁字诗见示凡十二章戏为属和亦如其数》之十二:“暂向曲江题塔了,雨成池畔是吾家。”【词语题塔】   汉语大词典:题塔

  • 文母

    《诗.周颂.雝》:“既右烈考,亦右文母。”毛传:“文母,大姒也。”郑玄笺:“文德之母。”后以“文母”称颂后妃。《后汉书.邓骘传》:“伏惟和熹皇后圣善之德,为汉文母。”宋苏轼《上清储祥宫碑》:“允哲文母

  • 痛人琴

    同“哭人琴”。清 刘存仁《吕口晚泊检亡弟次泉遗墨怆然有述》诗:“乌虖痛人琴,使我荡精魄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