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鲁酒围邯郸

鲁酒围邯郸

同“鲁酒薄而邯郸围”。宋黄庭坚《观秘阁苏子美题壁》诗:“鲁酒围邯郸,老龟祸枯桑。”


【典源】《庄子·胠箧》:“鲁酒薄而邯郸围,圣人生而大盗起。”唐·陆德明释文:“楚宣王朝诸侯,鲁恭公后至而酒薄,宣王怒,欲辱之。恭公不受命,乃曰:‘我周公之胤,长于诸侯,行天子礼乐,勋在周室。我送酒已失礼,方责其薄,无乃太甚!’遂不辞而还。宣王怒,乃发兵与齐攻鲁。梁惠王常欲击赵,而畏楚救。楚以鲁为事,故梁得围邯郸。言事相由也,亦是感应。”“许慎注《淮南》云: 楚会诸侯,鲁、赵俱献酒于楚王。鲁酒薄而赵酒厚,楚之主酒吏求酒于赵,赵不与。吏怒,乃以赵厚酒易鲁薄酒,奏之。楚王以酒薄,故围邯郸也。”《淮南子·缪称训》:“故传曰: 鲁酒薄而邯郸围,羊羹不斟而宋国危。”

【今译】《庄子》 中讲,因为鲁酒是薄酒而赵国邯郸遭围困,因为圣人出世而大盗也出现。传说战国时楚宣王势大,使诸侯去朝见他,鲁恭公来得晚而且送的酒很薄,宣王发怒,想侮辱恭公。恭公不听,说:“我是周公的后代,在诸侯中为长,用天子的礼乐,在周王室是有功勋的。我送酒已经屈尊降礼,还要责备我酒薄,不太过分了吗?”于是不告辞便回去了。宣王大怒,于是与齐国联合发兵攻鲁。魏惠王本来常想攻打赵国,因害怕楚国来救未敢出兵。楚国这次与鲁国交战,无暇他顾,因此魏国得以发兵围攻赵国都城邯郸。另有一说,与之有异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因受某些原因牵连而受害; 或用以借指薄酒。

【典形】 鲁薄、鲁酒、鲁酒薄、鲁酒怕旁围、鲁酒围邯郸。

【示例】

〔鲁薄〕 宋·陆游《冬初薄霜病躯益健》:“斗酒敢言嫌鲁薄,杯羹聊得学吴酸。”

〔鲁酒〕 唐·白居易《杂感》:“鲁酒薄如水,邯郸开战场。”

〔鲁酒薄〕 北周·庾信《和张侍中述怀》:“操乐楚琴悲,忘忧鲁酒薄。”

〔鲁酒怕旁围〕 唐·杜牧《新转南曹未叙朝散》:“宋株聊自守,鲁酒怕旁围。”

〔鲁酒围邯郸〕 宋·黄庭坚《观秘阁苏子美》:“鲁酒围邯郸,老龟祸枯桑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誓墓

    《晋书.王羲之传》:“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,与羲之齐名,而羲之甚轻之,由是情好不协。……述后检察会稽郡,辩其刑政,主者疲于简对。羲之深耻之,遂称病去郡,于父母墓前自誓……”晋王羲之与王述情感不合。羲

  • 身体发肤,受之父母,不敢毁伤

    身躯、四肢、毛发、皮肤这些从父母那里继承下来的东西,不敢随便毁伤。 古人认为这是子女所应遵循的孝道。语出《孝经.开宗明义章》:“身体发肤,受之父母,不敢毁伤,孝之始也。”邢昺疏:“身谓躬也,体谓肢也

  • 分风擘流

    北魏.郦道元《水经注》卷三十九《庐水》:“山下又有神庙,号曰宫亭庙,……山庙甚神,能分风擘流,住舟遣使,行旅之人,过必敬祀,而后得去,故曹毗咏云:‘分风为贰,擘流为两。’”据《水经注》载称,庐山庙神能

  • 陶篱

    源见“东篱菊”。陶潜东篱。指陶潜种菊处或菊圃。宋钱惟演《枢密王左丞宅新菊》诗:“撷芳多楚泽,得地胜陶篱。”【词语陶篱】   汉语大词典:陶篱

  • 负石

    同“负石之死”。宋晁补之《冰玉堂辞》:“嗟若士之弗获兮,羌何忿而负石?”【词语负石】   汉语大词典:负石

  • 东风压倒西风

    《红楼梦》八二回:“但凡家庭之事,不是东风压了西风,就是西风压了东风。”家庭中对立的双方,必然是一方压倒另一方。后以东风压倒西风喻指革命力量压倒反革命力量。毛泽东《在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莫斯科会议上的讲

  • 间一为之

    见“偶一为之”。[例]因工作繁忙,她所热爱的文娱活动只能~ 。

  • 锥股

    同“悬梁刺股”。南朝 梁刘勰《文心雕龙.养气》:“夫学业在勤,故有锥股自厉,志于文也。”【词语锥股】   汉语大词典:锥股

  • 陶潜恋酒

    源见“陶令酒”。指嗜酒忘怀。唐赵嘏《赠王明府》诗:“五柳逢秋影渐微,陶潜恋酒不知归。”

  • 三釜

    比喻微薄的俸禄。一釜为六斗四升。《庄子.寓言》:“彼视三釜、三千钟,如观雀蚊虻相过乎前也。”宋代黄庭坚《初望淮山》诗:“三釜古人千禄意,一年慈母望归心。”【词语三釜】   汉语大词典:三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