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鱼目混珠

鱼目混珠

《参同契》上:“鱼目岂为珠,蓬蒿不成槚。”后因以“鱼目混珠”比喻以假乱真。《玉娇梨》十二回:“唯门生以鱼目混珠,有辱宗师藻鉴。”


主谓 鱼眼睛混杂在珍珠里。比喻以假充真。语本《参同契》上:“鱼目岂为珠,蓬蒿不成槚。”浩然《艳阳天》2卷18章:“咱们得弄清楚是非,不能~。”△贬义。用以形容耍手段进行蒙混、欺骗。→鱼目似珠 以假乱真 冒名顶替 滥竽充数 炫玉贾石 挂牵头卖狗肉 ↔货真价实 真才实学。也作“鱼目混珍”、“鱼目间珠”。


【典源】 《文选·卢谌 〈赠刘琨〉》:“夜光报于鱼目。”唐·李善注引 《雒书》 曰:“秦失金镜,鱼目入珠。”郑玄曰:“鱼目乱真珠。”《文选·任昉〈到大司马记室笺〉》:“惟此鱼目,唐突玙璠。”注引《韩诗外传》曰:“白骨类象,鱼目似珠。”

【今译】 鱼眼睛与珍珠有些相似,把鱼眼睛混入珍珠充数,真假难辨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以假充真,真伪混杂。

【典形】 鱼目、鱼目混夜光、鱼目混珍、鱼目俪玙璠、鱼目笑明月、鱼目珠、鱼目相哂、夜光同鱼目。

【示例】

〔鱼目〕 唐·王勃《上武侍极启》:“鱼目滥持,自拟灵蛇之色。”

〔鱼目混夜光〕 清·黄鷟来《赠陈省斋》:“鱼目混夜光,流俗难与伍。”

〔鱼目混珍〕 唐·李白《鸣皋歌送岑徵君》:“蝘蜒嘲龙,鱼目混珍。嫫母衣锦,西施负薪。”

〔鱼目俪玙璠〕 唐·刘禹锡《元和癸己岁仲秋》:“鸢飞入鹰隼,鱼目俪玙璠。”

〔鱼目 笑明月〕 晋· 张景阳 《杂诗》:“瓴甋夸玙璠,鱼目笑明月。”

〔鱼目珠〕 明·袁宏道《感兴》 之三:“家家飨五城,谁辨鱼目珠。”


【词语鱼目混珠】  成语:鱼目混珠汉语词典:鱼目混珠

猜你喜欢

  • 愚管

    源见“管窥蠡测”。谓浅陋或浅陋之见。自谦之词。《三国志.是仪传》:“仪对曰:‘圣主在上,臣下守职,惧于不称,实不敢以愚管之言,上干天听。’”南朝 宋裴骃《〈史记集解〉序》:“聊以愚管,增演徐氏。”【词

  • 凤凰琴

    旧题晋.葛洪《西京杂记》卷五:“赵后有宝琴,曰凤凰,皆以金玉隐起为龙凤螭鸾、古贤列女之象。”汉成帝后赵飞燕有琴名叫凤凰,后世琴因多有以凤凰命名者。后用为咏琴之典。唐.杜甫《陪柏中丞观宴将士二首》其一诗

  • 书画船

    源见“米家书画船”。泛称文人学士的船只。清钱谦益《再题奚川八景画卷》诗:“绿树长维书画船,青门频倒逢迎屣。”【词语书画船】   汉语大词典:书画船

  • 耻秦帝

    同“耻帝秦”。柳亚子《高天梅以变雅楼三十年诗征索题感赋二律》之二:“我是鲁连耻秦帝,客儿残句未模糊。”

  • 龙眠失珠

    源见“探骊得珠”。喻指失去珍爱的儿女。唐白居易《初丧崔儿报微之晦叔》诗:“蝉老悲鸣抛蜕后,龙眠惊觉失珠时。”

  • 阳关

    源见“渭城”。又《乐府诗集.近代曲辞二.渭城曲》解题:“《渭城》一曰《阳关》,王维之所作也。本《送人使安西》诗,后遂被为歌。”后以“阳关”泛指离别时唱的歌曲。唐李商隐《饮席戏赠同舍》诗:“唱尽《阳关》

  • 回车阪

    源见“王尊叱驭”。借指险境。清王士禛《徐五兄自号嵇庵》诗:“往往逢途穷,痛哭回车阪。”

  • 青藜杖

    源见“青藜照阁”。指夜读的灯火。宋杨无咎《踏莎行》词:“心期休卜紫姑神,文章曾照青藜杖。”【词语青藜杖】   汉语大词典:青藜杖

  • 万事称好

    源见“好好先生”。谓遇事不论是非曲直,光说好话。宋辛弃疾《千年调》词:“卮酒向人时,和气先倾倒。最要然然可可,万事称好。”【词语万事称好】  成语:万事称好

  • 衣锦回

    同“衣锦还乡”。唐李白《送外甥郑灌从军》诗之一:“丈夫赌命报天子,当斩胡头衣锦回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