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骨鲠之臣

骨鲠之臣

骨鲠(gěng梗):鱼骨头卡在喉咙里。指如鱼骨头卡在喉咙里,必须吐出来,用以比喻敢于进言规劝君主的刚直正派官员。李栖凤(?-1664年),字瑞梧,广宁(今辽宁北镇)人。清太宗皇太极崇德年间,李栖凤值文馆(草拟文稿、管理档案等),工作勤奋,上面征求意见,李栖凤上奏条陈说:君主虽然圣明,也必须依靠贤良辅臣来调和施政。近来虽然有二、三位敢于进言规劝君主的刚直正派官员,但是官位低下,俸禄微薄,朝廷还没有给于应有的信任和使用。

【出典】:

清史稿》卷235《李栖凤传》9514页:“君虽圣,必赖贤臣以调燮(xiè谢,调和)之。近虽有二、三骨鲠之臣,位卑禄薄,信任未专。”

【例句】:

章炳麟《商鞅》:“鞅既以刑公子虔故,蒙恶名于秦,而今又蒙恶名于后世。此骨鲠之臣所以不可为,而公孙弘、张汤之徒,宁以佞媚持其禄位者也。”


偏正 骨鲠,刚直不恶。比喻性情刚直,正派的官员。语出《史记·吴太伯世家》:“方今吴外困于楚,而内空无骨鲠之臣,是无如我何。”章炳麟《商鞅》:“鞅既以刑公子虔诚,蒙恶名于秦,而今又蒙恶名于后世。此~所以不可为,而公孙弘、张汤之徒,宁以佞媚持其禄位者也。”△褒义。用于描写忠贞。


【词语骨鲠之臣】  成语:骨鲠之臣汉语词典:骨鲠之臣

猜你喜欢

  • 不虚美,不隐善

    汉.班固《汉书.司马迁传赞》(卷六二):“自刘向、扬雄,博极群书,皆称迁有良史之材,服其善序事理,辨而不华,质而不俚。其文直,其事核,不虚美,不隐善,故谓之实录。呜呼!以迁之博物洽闻,而不能以知自全,

  • 鹢退

    源见“六鹢风”。指遇风而退。清袁枚《净慈寺回舟湖中风雨暴作》诗:“小舟如鹢退,高浪比人长。”【词语鹢退】   汉语大词典:鹢退

  • 芝宇

    源见“紫芝眉宇”。对人容颜清秀的美称。明无名氏《赠书记.扫茔遘侠》:“一点芳情未许人,试瞻芝宇顿倾心。”鲁迅《热风.随感录四十》:“久违芝宇,时切葭思。”【词语芝宇】   汉语大词典:芝宇

  • 凤池

    同“凤凰池”。南朝 齐谢朓《直中书省》诗:“兹言翔凤池,鸣珮多清响。”唐钱起《京兆尹厅前甘棠树降甘露》诗:“何必凤池上,方看作霖时。”【词语凤池】   汉语大词典:凤池

  • 试墨临池

    同“临池学书”。元张可久《人月圆.会稽怀古》曲:“试墨临池,荷花十里。清风鉴水,明月天衣。”

  • 燕尔

    源见“燕尔新婚”。指新婚。宋 委心子《新编分门古今类事.钟辐亡家》:“时樊若水女,才质双美,其爱辐之才而妻之,始燕尔,科诏遂下。”亦指新婚夫妇欢乐亲昵。元王实甫《西厢记》五本二折:“恰新婚,才燕尔,为

  • 许由事

    同“许由洗耳”。唐鲍溶《经隐叟》诗:“谁将许由事,万古留于君?”

  • 曼倩三冬

    《汉书.东方朔传》:“东方朔字曼倩,……上书曰:‘臣朔少失父母,长养兄嫂。年十三学书,三冬文史足用。十五学击剑,十六学《诗》、《书》,诵二十二万言……’”汉武帝即位后下诏求方正贤良之士。东方朔上书自荐

  • 易牙蒸子

    易牙是春秋时齐桓公的宠臣,善于调味,传说他曾杀了儿子蒸好后给齐桓公吃。《孟子.告子上》:“至于味,天下期于易牙。”《韩非子.二柄》:“桓公好味,易牙蒸其子首而进之。”《史记.齐大公世家》:“管仲病,桓

  • 味如鸡肋

    鸡肋:鸡的肋骨。比喻无多大意味而又不忍舍弃的东西。“味如鸡肋”形容犹豫不决,进退两难。有时也比喻干某件事没有多大意义,准备放弃。杨修(175-219年),字德祖,弘农华阴(今陕西省华阴县)人,出身名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