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顾名思义

顾名思义

看到名字就想到名子的含义。后来也比喻做出某种结论或解释是理所当然的。王昶(?-259年),字文舒,太原晋阳(今山西晋阳)人。曹丕在东宫时,为中庶子。曹丕即位,迁兖州刺史。明帝时加扬烈将军。齐王曹芳时和东吴交战,以军功封征南大将军,京陵侯,后以平诸葛诞之乱,位进司空。王昶为人非常注重名节,甚至给子侄们起名字也考虑谦实守道。侄儿起名叫王默(字处静)、王沈(字处道)。其子名叫王浑(字玄冲)、王深(字道冲)。并写书告戒他们说:“孝敬仁义是最重要的,应身体力行,不应追求浮华。我想让你们立身行事,遵守儒者之教,履行道家之言,所以才用玄、默、冲、虚作你们的名字,为的是让你们看到名字就想到它的含义,而不能违背它。”

【出典】:

三国志·魏书·王昶传》卷27第744、745页:“其为兄子及子作名字,皆依谦实,以见其意,故兄子默字处静,沈字处道,其子浑字玄冲,深字道冲。遂书戒之曰:‘……欲使汝曹立身行己,尊儒者之教,履道家之言,故以玄默冲虚为名,欲使汝曹顾名思义,不敢违越也。’”

【例句】:

南朝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排调》:“桓南郡与道曜讲《老子》,王侍中(祯之)为主簿,在坐。桓曰:‘王主簿可顾名思义。’”刘峻注:“老子明道,祯之字思道,故曰‘顾名思义。’” 清·钱彩《说岳全传》第四回:“岳飞应道:是先人命为‘鹏举’二字。周侗道:‘正好顾名思义。’”


连动 看到名称,就会想到它的含义。语出《三国志·魏书·王昶传》:“其为兄子及子作名字,皆依谦实,以见其意,故兄子默字处静,沉字处道,其子浑字玄冲,深字道冲。遂书戒之曰……欲使汝曹顾名思义,不敢违越也。”张天民《创业》:“无名地,~,它是个什么都没有的地方,没有人家,没有道路,没有牛羊,它连个名字都没有,因此叫无‘名’地。”△用于描写名实一致。→ 望文生义循名责实 名副其实 ↔有眼无珠 名不副实 土龙刍狗 有名无实


【词语顾名思义】  成语:顾名思义汉语词典:顾名思义

猜你喜欢

  • 贾箧香

    同“贾女香”。元钱霖《台城路.次邵复孺韵》词:“花明柳暝,念贾箧香空,谢池诗冷。”

  • 灵胥怒抉

    源见“伍胥抉目”。指忠臣被谗殉身。元谢应芳《过吴江三高祠》诗:“灵胥怒抉海潮起,殷若雷鸣过雪滩。”

  • 便然腹

    同“便便腹”。宋胡仔《苕溪渔隐丛话前集.张文潜》:“王直方《诗话》云:‘文潜人物魁伟,故无己有诗云:‘张侯便然腹如鼓,雷为饥声酒为雨。’”

  • 散草

    以散笔作草书,称“散草”。参见“散隶”条。【词语散草】   汉语大词典:散草

  • 死得其所

    所,处所。得其所,得到应有的归宿。死得是地方,即指有意义,有价值。语本北魏张普惠。张普惠,字洪赈,常山九门(今河北正定)人,专心坟典,受士人称赞。作谏议大夫时,当朝灵太后的父亲司徒胡国珍亡故后谥号“太

  • 闻鸡舞

    同“闻鸡起舞”。宋辛弃疾《菩萨蛮》词:“功名君自许,少日闻鸡舞。”【词语闻鸡舞】   汉语大词典:闻鸡舞

  • 开雾睹天

    汉徐幹《中论.审大臣》:“文王之识也,灼然若披云而见日,霍然若开雾而观天。”后以比喻使人豁然开朗。北周宇文逌《〈庾信集〉序》:“夜不离阁,无愧于黄香;开雾睹天,有同于乐广。”连动 拨开云雾看见青天。比

  • 西靡树

    《文选》卷四十三南朝梁.刘孝标《重答刘秣陵沼书》:“冀东平之树,望咸阳而西靡,盖山之泉,闻弦歌而赴节。”唐.李善注:“《圣贤冢墓记》曰:‘东北思王冢在东平。无盐人传云:思王归国京师,后葬,其冢上松柏西

  • 葭思

    《诗经.秦风.蒹葭》:“蒹葭苍苍,白露为霜,所谓伊人,在水一方。”葭,音jiā,初生之芦苇。“蒹葭”为“蒹葭之思”的省语。旧时书信中常用此作为表示对人怀念的典故。鲁迅《热风.随感录四十》:“只有几封信

  • 被发入山

    即“披( ㄆㄧ pī 披)发入山”,意为隐居。《三国志.蜀志.刘备传》裴松之注:孙权欲取蜀。“遣周瑜率水军住夏口,备不听军过,谓瑜曰:‘汝欲取蜀,吾当被发入山,不失信于天下也。’。连动 被,同“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