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难兄难弟

难兄难弟

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.德行》:“陈元方子长文,有英才,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,争之不能决。咨之太丘。太丘曰:‘元方难为兄,季方难为弟。’”刘孝标注:“一作‘元方难为弟,季方难为兄’。”意谓元方卓尔不群,他人难为其兄;季方也俊异出众,他人难为其弟。后遂以“难兄难弟”指兄弟两人才德俱佳,难分高下。宋葛立方韵语阳秋》卷十四:“若二人(窦臮、窦永)者,游艺绝伦,友谊尤笃,真难兄难弟哉!”明谢谠《四喜记.双桂联芳》:“天马步瀛洲,恩赐黄封杏花酒。喜难兄难弟,并占鳌头。”亦用于讥讽两者同样低劣。郭沫若《李白与杜甫.杜甫的门阀观念》:“但这种东西,在今天看来,和南北朝时代的四六骈文,明 清时代的八股文,其实是难兄难弟。”


并列 指兄弟两人德才都很好,很难分出高下。语本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德行》:“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,与季方子孝先,各论其父功德。争之不决,咨于太丘。太丘曰:‘元方难为兄,季方难为弟。’”《儒林外史》49回:武正宇道:高老先生原是老先生同盟,将来自是~可知。△褒义。多用于表示两人的才识、品德都受人敬重。也作“难弟难兄”。


【典源】《世说新语·德行》:“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,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,争之不能决,咨于太丘。太丘曰:‘元方难为兄,季方难为弟。’”

【今译】 后汉陈纪 (字元方) 的儿子陈群 (字长文) 才能卓异,与陈谌 (字季方) 的儿子陈忠 (字孝先) 互相议论自己父亲的功德,争执不下,一同去问祖父陈寔 (号太丘),陈寔说:“元方好得做兄长难,季方好得做弟弟难。’”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称誉人兄弟德行才学俱出众。

【典形】 大难、二难、难弟、难弟难兄、难兄、难兄难弟、难兄弟、二难兄。

【示例】

〔大难〕 宋·陈与义《元方用韵见寄次韵》:“大难词源三峡流,小难诗不数徐州。”

〔二难〕 唐·包何《和苗员外寓直中书》:“朝列称多士,君家有二难。”

〔难弟〕 元·耶律楚材《赠贾非熊抟霄》:“二陆尊贤擅美声,月评难弟亦难兄。”

〔难弟难兄〕 宋·李清照《贺人孪生启》:“既系臂而系足,实难弟而难兄。”

〔难兄〕 宋·张元千《张丞相生朝二十韵》:“诞辰尊奉母,善颂及难兄。”

〔难兄难弟〕 宋·张元干《奉送李叔易博士被召》:“难兄难弟实间出,直欲并驾仍齐驱。”


【词语难兄难弟】  成语:难兄难弟汉语词典:难兄难弟

猜你喜欢

  • 呼庚

    源见“呼庚癸”。谓请求接济粮食。《明史.张凤翼传》:“贼所至因粮于我,人皆宿饱,我所至樵苏后爨,动辄呼庚。”清李渔《奈何天.助边》:“见边庭乏饷,军士呼庚,主帅量沙。”亦泛指向人借贷。清曹寅《寅斋即事

  • 惟力是视

    只看自己力量有多大,尽力而为。晋.常璩《华阳国志.南中志》:“祚舅黎晃为吴将,攻伐祚不下,数遣人解喻欲降之。祚答曰:‘舅自吴将,祚自晋臣,惟力是视矣。’”明.史可法《复摄政睿亲王书》:“伏乞坚同仇之谊

  • 伯宗直

    《左传.成公十五年》:“晋三却害伯宗,谮而杀之……初,伯宗每朝,其妻必戒之曰:‘盗憎主人,民恶其上。子好直言,必及于难。’”春秋时,晋大夫孙伯纠之子伯宗,为人好直言,因为得罪了却锜、却犨、却至,受到谮

  • 夜长梦多

    比喻时间长了,事情往往发生不利的变化。清代吕留良家书《谕大火帖》:“昨橙斋得燕中信云:‘荐举事近复纷纭,夜长梦多,恐将来有意外,奈何!’”并列 比喻时间一长,事情可能发生不利的变化。清·吕留良《吕晚村

  • 买酒醉新丰

    源见“新丰客”。指文士的豪气。宋陆游《谢王子林院判惠诗编》诗:“骑驴上灞桥,买酒醉新丰。”

  • 画鸦儿

    源见“涂鸦”。形容初学书画诗文技艺稚劣。宋苏轼《蝶恋花.佳人》词:“学画鸦儿犹未就,眉头已作伤春皱。”

  • 圆寂

    梵文“涅槃”的意义,佛教所宣扬的最高境界,即“圆满”(具备)一切“清静功德”,寂(熄)灭一切烦恼。后来又称佛或僧人的死为“圆寂”。唐代释义净《大宝积经》:“我求圆寂,而除欲染。”僧人之死谓之 “圆寂”

  • 企予

    三国 魏曹丕《秋胡行》诗:“企予望之,步立踌蹰。”企,踮起脚。予,犹“而”,助词。后以“企予”表示伫立。《文选.陆机〈叹世赋〉》:“望汤谷以企予,惜此景之屡戢。”李善注:“《毛诗》曰:‘谁谓宋远,跂予

  • 陇眠牛

    源见“牛眠地”。旧称风水好的葬地。宋韩琦《叔平学士知青州》诗:“过家门纳驷,卜地陇眠牛。”

  • 倚门者

    源见“倚市门”。指妓女。清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.滦阳续录三》:“有人于酒筵遇一妓,举止尚有士风。讶其不类倚门者,问之,即其小女也。”【词语倚门者】   汉语大词典:倚门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