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铸山煮海

铸山煮海

指吴王刘濞(bì壁)开山里铜矿铸造钱币,煮海水熬制食盐。后以此典指大肆积聚钱财;或比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。刘濞(前215——前154年),沛县(今江苏沛县)人。刘邦侄子,封吴王(辖地今安徽、江苏、浙江等省地方)。他儿子刘贤到京城长安(今陕西西安市西北)朝见汉文帝,陪伴皇太子刘启饮酒、博戏,发生争执,吴太子刘贤被皇太子刘启击死。吴王刘濞因此事件与汉朝京城长安之中央朝廷产生嫌隙,逐渐失去封国藩王之礼仪,借口有病不去长安朝见汉文帝。企图摆脱汉朝中央政权的控治,刘濞积极网罗原六国旧贵族,及已被镇压异姓诸侯王之残余势力,以扩充自己实力。又铸钱熬盐,以充裕经济。经过四十多年的准备,在汉文帝死后,皇太子刘启继位为汉景帝,三年(前154年),刘濞打着清除君王左右奸臣之旗号,发动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吴、楚七国之乱,起兵争战。汉景帝刘启说:“吴王刘濞开采铜矿铸造钱币,煮海水熬制食盐,引诱天下豪杰,准备到头发白了才起事。”这次动乱被汉朝名将周亚夫运筹指挥,举兵平定。

【出典】:

史记》卷106《吴王濞列传》2830页:“上曰:‘吴王即山铸钱,煮海水为盐,诱天下豪桀(jié结,通“杰”),白头(白发,说明年老,经过深思熟虑)举事。”

【例句】:

宋·苏轼《表忠观碑》:“铸山煮海、象犀珠玉之富,甲于天下。”


并列 铸山,以山中铜矿铸而为钱;煮海,煮海水为盐。形容积极开发并利用自然资源。比喻大量聚敛钱财。语本《史记·吴王濞列传》:“吴有豫章郡铜山,濞则招致天下亡命者盗铸钱,煮海水为盐。”宋·苏轼《表忠观碑》:“而吴越地方千里,带甲十万,~,象犀珠玉之富,甲于天下。”△多用于挖掘自然资源方面,也用于讽刺大肆搜刮财物的恶行。


【词语铸山煮海】  成语:铸山煮海汉语词典:铸山煮海

猜你喜欢

  • 青云心

    源见“青云自致”。指远大的志向。唐白居易《醉后走笔酬刘五主簿长句之赠兼简张大贾二十四先辈昆季》诗:“岁月徒催白发貌,泥涂不屈青云心。”【词语青云心】   汉语大词典:青云心

  • 白马非马

    是战国时期公孙龙学派的名辩命题。该命题虽于揭示事物与概念、个体与一般之间的差异作出了贡献,但却过分夸大了这种差异,从而导致了违犯客观事实的错误结论。因而,后世多将白马非马作为形而上学和诡辩的代用词。有

  • 化鸱为凤

    《后汉书.仇览传》:“时考城令河内王涣,政尚严猛,闻览以德化人,署为主簿。谓览曰:‘主簿闻陈元之过,不罪而化之,得少鹰鹯之志邪?’览曰:‘以为鹰鹯不若鸾凤。’”后以“化鸱为凤”比喻能以德化民,变恶为善

  • 藜不糁

    《庄子.让王》:“孔子穷于陈蔡之间,七日不火食,藜羹不糁,颜色甚惫,而弦歌于室。”据说孔子困于陈蔡时,七天曾食不掺粮食的藜菜汤。后以“藜不糁”喻咏处境很难,生活困窘。唐.杜甫《水宿遣兴奉呈群公》:“童

  • 二竖

    《左传.成公十年》:“公疾病,求医于秦。秦伯使医缓为之。未至,公梦疾为二竖子曰:‘彼(指缓)良医也。惧伤我,焉逃之?’其一曰:‘居肓之上,膏之下,若我何?’医至,曰:‘疾不可为也,在肓之上,膏之下,攻

  • 唇齿相须

    同“唇亡齿寒”。明蒋一葵《长安客话.四海冶》:“宣镇东起四海冶、火焰山,接昌镇、黄花镇界。四海冶正直黄花镇北,适当山陵后背,乃唇齿相须之地。”见“唇齿相依”。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排调》:“(谢万

  • 君子三年不为礼,礼必坏;三年不为乐,乐必崩

    崩:败坏。 一个君子三年不讲习礼仪,礼仪必然败坏;三年不演奏音乐,音乐必然荒废。 古人认为礼乐是人们道德行为的规范,教化的根本,不可长期旷废。语出《论语.阳货》:“三年之丧,期已久矣。君子三年不为

  • 先忧后乐

    《大戴礼记.曾子立事》:“先忧事者后乐事,先乐事者后忧事。”后以“先忧后乐”谓先忧苦而后安乐。钱基博《辛亥江南光复实录》:“枵腹从公,人情所难,职不分文武,阶无问大小,上至都督,下至走卒,一律日支钱二

  • 弦歌政

    同“弦歌为县”。明 王錂《寻亲记.枉招》:“不才愧乏弦歌政,叹垂帘未能安静。”

  • 曼倩饥

    源见“索米长安”。谓收入低微生活贫寒。唐许浑《早秋》诗之二:“老信相如渴,贫忧曼倩饥。”【词语曼倩饥】   汉语大词典:曼倩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