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:指贤人。云:句中助词。亡:失去,奔亡。殄瘁:病困。 贤人丧亡,国事危殆。 旧时多用于怀念所谓身系国家安危的贤人。语出《诗.大雅.瞻印》:“人之云亡,邦国珍瘁。”郑玄笺:“贤人皆言奔亡,则天下邦
《南史.王僧儒传》记载:南齐竟陵王萧子良常夜集学士,刻烛作诗。刻一寸限成四韵。萧文琰说:“顿烧一寸烛,而成四韵诗,何难之有。”乃与丘令楷江洪等共打铜钵立韵,击钵音止,诗即成。后因以“击钵赋诗”或“击钵
文:指法令条文。 为条文所拘束,为流俗所牵制。 表示缺乏革新创造精神。语出《汉书.司马相如传下》:“且夫贤君之践位也,岂特委琐握?,拘文牵俗,循诵习传,当世取说云尔哉?”颜师古注:“不拘细微之文,
源见“索米长安”。谓求利禄而不得。北周庾信《和张侍中述怀》:“汉阳钱遂尽,长安米空索。”
源见“廉颇善饭”。慨叹将军虽然报国心切,但未得知遇。宋辛弃疾《永遇乐.京口北固亭怀古》词:“凭谁问:廉颇老矣,尚能饭否?”
谓小人干坏事无所顾忌。语出《礼记.中庸》:“君子中庸,小人反中庸。君子之中庸也,君子而时中;小人之中庸也,小人而无忌惮也。”宋.周密《癸辛杂识续集下》:“使马公果闻此语,安得不使子侄亲友知之,且独语门
见〔一日克己复礼,天下归仁〕。
同“掩耳盗铃”。《史通.书志》:“或以前为后,以虚为实,移的就箭,曲取相谐,掩耳盗钟,自云无觉,讵知后生可畏,来者难诬者邪!”明杨慎《希夷易图》:“《后天图》见于邵伯温之序。朱子因其出希夷而讳之,殆掩
参见:一度著蛇咬,怕见断井索见“一度著蛇咬,怕见断井索”。老舍《小坡的生日·上学》:“南星摸着头上的大包,颇有点‘~’的神气。”【词语一朝被蛇咬,三年怕井绳】 成语:一朝被蛇咬,三年怕井绳
《艺文类聚》卷二九引汉苏武《别李陵》诗:“双凫俱北飞,一凫(一本作“雁”)独南翔。子当留斯馆,我当归故乡。一别如秦 胡,会见何讵央?”后因以“双凫一雁”为感伤离别之词。唐白居易《与元九书》:“故兴离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