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逃之夭夭

逃之夭夭

《诗.周南.桃夭》:“桃之夭夭,灼灼其华。”后因“桃”、“逃”同音,故以“逃之夭夭”作诙谐语,形容逃跑得无影无踪。《石点头.贪婪汉六院卖风流》:“妹子想起哥哥这样赌法,贴他不富,连我也穷,不如自寻去路,为此跟着一个相识孤老,一溜烟也似逃之夭夭。”


述补 夭夭,原形容草木茂盛,这里无义。逃之夭夭,原作“桃之夭夭”,后以桃、逃为谐音,便借作逃跑的诙谐说法。指逃得无影无踪。语本《诗经·周南·桃夭》:“桃之夭夭,灼灼其华。”王雨彦《辛勤的播种者》:“我们的队伍冒着初春的风寒,先到平海街教育厅,爬进已经关闭的大铁门,发现张道藩早已~。”△用于行为方面。→溜之大吉 ↔插翅难飞。 也作“桃之夭夭”。


逃跑谓之 “逃之夭夭”。多用于对某种事不负责任而一走了之、一跑了事,含有一种诙谐或讥嘲之意。

逃跑为什么又 “夭夭”呢?

此语缘自 《诗·周南·桃夭》“桃之夭夭,灼灼其华”句。“桃”与 “逃”同音,因而后人将 “桃之夭夭”变化为 “逃之夭夭”。“夭夭”形容桃树茂盛、壮美之貌,与 “逃”并无关系,因原句为 “桃之夭夭”,所以 “桃”变为 “逃”后,亦说成 “逃之夭夭”。


【词语逃之夭夭】  成语:逃之夭夭汉语词典:逃之夭夭

猜你喜欢

  • 市虎弓蛇

    源见“三人成虎”、“杯弓蛇影”。喻指流言与怀疑。《世无匹》十一回:“市虎弓蛇,铄金销骨,舌端何处辨雌黄?”

  • 止足

    《老子》:“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,可以长久。”后以“止足”谓凡事知止知足,不贪得无厌。《汉书.隽疏于薛等传赞》:“疏广行止足之计,免辱殆之絫。”严复《论世变之亟》:“物不足则必争,而争者人道之大患也,故

  • 尊乐毅

    《战国策.燕策一》:“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。乐毅自魏往,邹阳自齐往……二十八年,燕国殷富,士卒乐佚轻战。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,与秦、楚、三晋合谋以伐齐。”战国时,燕昭王筑宫求贤,乐毅从魏国来,燕王拜

  • 守在四夷

    见〔天下有道,守在四夷〕。【词语守在四夷】  成语:守在四夷

  • 鲸睛

    同“鲸目”。唐李群玉《中秋寄南海梁侍御》诗:“海静天高景气殊,鲸睛失彩蚌潜珠。”

  • 函谷偷度

    源见“鸡鸣狗盗”。谓利用微末的技能渡过难关。清孔尚任《桃花扇》:“莫逞旧雄姿,函谷偷度时。”

  • 不卑不抗

    见“不抗不卑”条。

  • 舍我复谁

    见“舍我其谁”。金·段克己《临江仙·幽怀》:“皇天如欲治,~耶?”【词语舍我复谁】  成语:舍我复谁汉语大词典:舍我复谁

  • 锦中书

    同“锦字书”。唐 耿?《古意》诗:“叶下绮窗银烛冷,含啼自草锦中书。”【词语锦中书】   汉语大词典:锦中书

  • 鳞羽

    源见“鱼传尺素”、“雁足书”。借指书信。宋柳永《倾杯》词:“频耳畔低语,知多少他日深盟,平生丹素,从此尽把凭鳞羽。”【词语鳞羽】   汉语大词典:鳞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