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诛心之论

诛心之论

后汉书.霍谓传》:“谓闻《春秋》议,原情定过,赦事诛意,故许止虽弑君而不罪,赵盾以纵贼而见书。”李贤注:“晋史书赵盾弑其君。赵盾曰:‘天乎无辜!吾不弑君。’太史曰:‘尔为仁为义,人弑尔君而不讨贼,此非弑君如何?’此赦事诛意也。”其意为:春秋晋国赵盾放纵弑君的乱臣贼子,所以史官在史书上写他杀君。诛心:谴责人心。后因以“诛心之论”作为只推究其用心而定罪,不看实际行动而批评和议论别人动机的典故。清.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九十回:“青钿道:‘这几句所讲垂钓、博奕都切题,就只丽辉姐姐撕牌二字未免不切’。紫芝道:‘妹妹,你那里晓得,那时他虽满嘴只说未将剪子带来,其实只想以手代剪。这个‘撕’字乃诛心之论,如何不切!’”


偏正 揭穿他人行为动机的批评或深刻的议论。《镜花缘》90回:“那时他虽满嘴只说未将剪子带来,其实只想以手代剪。这个‘撕’字乃~,如何不切!”△多用于描写言论方面。


【词语诛心之论】  成语:诛心之论汉语词典:诛心之论

猜你喜欢

  • 食于桐乡

    源见“桐乡归葬”。赞美良吏廉洁爱民,永受百姓爱戴祭奠。宋苏轼《何公桥》诗:“持节复来,以慰父老。如朱仲卿,食于桐乡。”

  • 窥图

    《汉书.刘歆传》“歆以建平元年改名秀”颜师古注引汉应劭曰:“《河图赤伏符》云‘刘秀发兵捕不道,四夷云集龙斗野,四七之际火为主’,故改名,几以趣也。”后以“窥图”谓暗中察看图谶,以谋不轨。《后汉书.袁绍

  • 结潘杨好

    源见“潘杨之睦”。指结为儿女姻亲。唐孟浩然《送桓子之郢成礼》诗:“为结潘 杨好,言过鄢 郢城。”

  • 天雨曼陀

    同“天花乱坠”。宋苏轼《游太平寺净土院》诗:“醉中眼缬自斓斑,天雨曼陀照玉盘。”

  • 向累儿

    源见“向平之愿”。指因婚嫁给父母增添拖累的儿女。明袁宏道《生女》诗:“从此添婚嫁,因名向累儿。”

  • 囊涩

    源见“阮囊羞涩”。谓身无钱财。《聊斋志异.鸦头》:“赵戏之曰:‘君倘垂意,当作冰斧。’……王曰:‘雅意极所感佩,囊涩奈何!’”【词语囊涩】   汉语大词典:囊涩

  • 不戚戚于贫贱,不汲汲于富贵

    见“不汲汲于富贵,不戚戚于贫贱”。晋·陶潜《五柳先生传》:“黔娄有言,~。”

  • 柘枝娘

    宋代郭茂倩《乐府诗集》卷五十六《柘枝词》题解:“《乐府杂录》曰:‘健舞曲有《柘枝》,软舞曲有《屈柘》。’《乐苑》曰:‘羽调有《柘枝曲》,商调有《屈柘枝》。此舞因曲为名,用二女童,帽施金铃,抃转有声,其

  • 黑貂裘敝

    源见“季子貂敝”。多形容旅途或客居中处境困顿。黑貂,紫貂。宋刘克庄《沁园春.维扬作》词:“算这边赢得,黑貂裘敝;那边输了,翡翠衾寒。”

  • 渐鸿陆

    源见“鸿渐”。喻仕进。明汤显祖《奉举主刘中丞开府闽中》诗:“俪景渐鸿陆,扬蕤觌紫宸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