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计然之策

计然之策

指计然提出致富之策略。后以此典比喻治国之道;或比喻经商谋生的手段。计然,名研。春秋战国之际葵丘(今河南民权东北)濮上(今河南濮水上游)人。曾南游于越国(今江苏北部、苏南、皖北、赣东、浙江北部),博学,尤善计算。范蠡(lǐ理,越国大夫)曾以师侍奉他。 从前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围困在会(Guì桂)稽山(今浙江绍兴东南)上,于是重用范蠡、计然。计然说:“知道要打仗,就要做好战备工作;了解货物什么时候为人们所需求购用,才算懂得什么是商品。掌握‘时’与‘用’二者的规律,那么各种货物流通情况就可以观看清楚。”“积贮货物之常理是务求完好牢固高质量之物品,不要有积滞不流之‘死钱’。以东西互相做买卖,要注意不留存易腐易蚀之货物,不要冒险囤积居奇以待涨价。要研究商品过剩或短缺情况,才会知道贵或贱之道理。东西贵到极点就会返归于贱,贱到极点就会返归于贵。当东西极贵之时,须乘时卖出,视同粪土而不惜;当东西极贱之时,须乘时买进,视同珠玉而珍惜。要使财货钱币周转如流水一样。”越王勾践照此治国10年,国家富裕起来。 此典又作“行计然”、“计然策”、“谋生后计然”、“计然术”。

【出典】:

史记》卷129《货殖列传·计然》3256页:“昔者越王句(Gōu勾,通“勾”)践(春秋末年越国君。曾被吴国打败,屈服求和。他卧薪尝胆,发奋图强)困于会稽之上,乃用范蠡、计然。计然曰:‘知斗则修(做好)备,时用则知物,二者形则万货之情可得而观已。”“积著(积贮,指囤积货物)之理,务完物(完好牢固货品),无息(停息;滞留)币。以物相贸易,腐败而食(同“蚀”,腐蚀)之货勿留,无敢居贵。论其有余不足,则知贵贱。贵上极则反(返回)贱,贱下极则反贵。贵出如粪土,贱取如珠玉。财币欲其行如流水。’修之(治国)十年,国富。”

【例句】:

唐·卢照邻《益州至真观主黎君碑》:“可谓庚桑畏垒,致大壤以匡时;范相鸱夷,行计然而济俗。” 唐·萧颖士《山庄月夜作》:“且事计然策,将符公冶言。” 宋·陈与义《谨次十七叔去郑》之三:“镜中无复故人怜,却愧谋生后计然。” 明·陈子龙《赠汪翁》:“手挟计然术,心与列士同。”


【典源】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:“昔者越王句 (gou) 践困于会稽之上,乃用范蠡、计然。计然曰:‘知斗则修备,时用则知物,二者形则万货之情可得而观已。……论其有余不足,则知贵贱。贵上极则反贱,贱下极则反贵。贵出如粪土,贱取如珠玉。财币欲其行如流水。’修之十年,国富。……范蠡既雪会稽之耻,乃喟然而叹曰:‘计然之策七,越用其五而得意。既已施于国,吾欲用之家。’”《汉书·货殖传》亦载,文略。

【今译】 越王勾 (句) 践被吴王夫差打败,积聚力量准备复仇,他任用范蠡、计然。计然向勾践提出了复兴经济的原则、办法、使越国富强,终于击败吴国雪耻。范蠡又用这套办法去经商,也成为巨富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指致富之道或谋生手段。

【典形】 计然策、计然术、谋生后计然、行计然、计然未用。

【示例】

〔计然策〕 唐·萧颖士《山庄月夜作》:“且事计然策,将符公冶言。”

〔计然术〕 明·陈子龙《赠汪翁》:“手挟计然术,心与烈士同。”

〔谋生后计然〕 宋·陈与义《谨次十七叔去郑》之三:“镜中无复故人怜,却愧谋生后计然。”

〔行计然〕 唐·卢照邻《益州至真观主黎君碑》:“可谓庚桑畏垒,致大壤以匡时; 范相鸱夷,行计然而济俗。”


【词语计然之策】  成语:计然之策汉语词典:计然之策

猜你喜欢

  • 雏凤清于老凤声

    唐.李商隐《韩冬郎即席为诗……兼呈畏之员外》诗之一:“桐花万里丹山路,雏凤清于老凤声。”(《李义山诗集》卷六)参见宋.计有功《唐诗纪事》卷六十五《韩偓》。李商隐写诗赞美“冬郎”即韩偓的诗写得超过其父韩

  • 功成名遂

    《老子》:“功成、名遂、身退,天之道。”原谓成就了功业,才有名声。《墨子.修身》:“名不徒生,而誉不自长。功成名遂,名誉不可虚假。”后以“功成名遂”指功绩与名声都已取得。唐李白《杂曲歌辞.悲歌》:“范

  • 便便饱五经

    同“便便腹”。清宋琬《行路难》诗之二:“便便饱五经,岂若工三语。”

  • 斗筲之徒

    见“斗筲之人”。【词语斗筲之徒】  成语:斗筲之徒汉语大词典:斗筲之徒

  • 禹汤罪己,其兴也勃焉

    禹、汤:夏商两朝开国的圣君。罪己:有过失能归罪自己。勃:兴起貌。 夏禹商汤有过能责罚自己,故两朝政事蒸蒸日上。语出《左传.庄公十一年》:“禹汤罪己,其兴也勃焉。”晋.傅玄《傅子.正心》:“立德之本,

  • 谤玉

    源见“和氏之璧”。喻谗毁人才。唐孟郊《答卢虔故园见寄》诗:“因悲楚左右,谤玉不知珉。”

  • 袁绍杯

    《后汉书.郑玄传》:“时大将军袁绍总兵冀州,遣使要玄,大会宾客,玄最后至,乃延升上座。身长八尺,饮酒一斛,秀眉明目,容仪温伟。”东汉末年,大将军袁绍镇守冀州时,因慕郑玄才名,曾大宴宾客,邀玄为上宾。玄

  • 海水桑田

    同“沧海桑田”。唐韦应物《汉武帝杂歌》之一:“海水桑田几翻覆,中间此桃四五熟。”见“沧海桑田”。唐·韦应物《汉武帝杂歌》之一:“~几翻覆,中间此桃四五熟。”【词语海水桑田】  成语:海水桑田汉语大词典

  • 马立葬滕公

    源见“滕公佳城”。指将死的不祥之兆。系大臣生死天定的宿命观点的反映。唐李端《张左丞挽歌》之一:“鸟来伤贾傅,马立葬滕公。”

  • 瓦解

    ①犹分裂、分解。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:“富无经业,则货无常主,能者辐凑,不肖者瓦解。”②比喻人心涣散、混乱。《史记·淮南王安传》: “于是百姓离心瓦解,欲为乱者十家而七。” 参见:○土崩瓦解【词语瓦解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