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要言不烦

要言不烦

指讲话简略而又抓住重点。管辂(209-256年),字公明,平原(今山东平原)人。三国魏术士,精通《易》和占卜。一次,何晏邀请他谈论有关《易》的九个难题,并为其谈论折服。当时邓飏也在场,便问管辂:“都说你精通《易》,而为何言语中却一点儿也不涉及《易》的辞义呢?”管辂回答说:“凡是精通《易》的,都不谈论《易》。”何晏很欣赏他的回答,笑着说:“回答得可谓既简炼而又命中要害啊。”

【出典】:

三国志·魏书》《管辂传》裴松之注引《管辂别传》卷29第821页:“辂为何晏所请,果共论《易》九事,九事皆明……时邓飏与晏共坐,飏言:‘君见谓善《易》,而语初不及《易》中辞义,何故也?’辂寻声答曰:‘夫善《易》者不论《易》也。’晏含笑而赞之:‘可谓要言不烦也。’”

【例句】:

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33回:“我和你们说句要言不烦的话,阃以外将军制之,你们还有什么为难的不成?” 鲁迅《彷徨·高老夫子》:“是的,那--《中国国粹义务论》,真真要言不烦,百读不厌!”


主谓 要,扼要;烦,烦琐。言论、文章简明扼要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管辂传》。裴松之注引《管辂别传》:“辂寻声答之曰:‘夫善《易》者不论《易》也。’晏含笑而赞之:‘可谓~也。’”鲁迅《彷徨·高老夫子》:“础翁的大作……‘中国国粹义务论’,真真~,百读不厌。”△褒义。多用于言谈或作文方面。 →言简意赅 片言居要 ↔博士买驴。也作“约言不烦”。


【词语要言不烦】  成语:要言不烦汉语词典:要言不烦

猜你喜欢

  • 甘橘为奴

    源见“千头木奴”。谓植果树增加收入。宋李清照《瑞鹧鸪.双银杏》词:“风韵雍容未甚都,尊前甘橘可为奴。”按,此以甘橘比银杏。

  • 暮云春树

    杜甫《春日忆李白》诗”“渭北春天树,江东日暮云。何时一樽酒,重与细论文。”时杜甫在渭北,李白在江东,这两句借两地景物寄托思念之情。后因以“暮云春树”作为表示朋友间思念情深的话。并列 傍晚时的云彩,春季

  • 陈君榻

    同“陈蕃榻”。清方文《雨夜宿崔明府署中言别》诗:“今宵且就陈君榻,明日准亲陶令卮。”

  • 颉羹侯

    同“羹颉侯”。元陈孚《漂母冢》诗:“莫笑千金酬漂母,汉家更有颉羹侯。”

  • 中兴榜

    源见“云台画像”。谓功臣名将获得殊荣。唐黄滔《寄陈磻隐居》诗:“虚左中兴榜,无先北海尊。”

  • 鸣鼓而攻之

    鸣鼓:击鼓。 指大张旗鼓地进行谴责或声讨。语出《论语.先进》:“子曰:‘非吾徒也,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。’”汉.董仲舒《春秋繁露.精华》:“故鸣鼓而攻之,朱丝而胁之,为其不义也。”郭沫若《儿童文学之管

  • 砧杵

    捣衣的垫石和棒槌。汉乐府《子夜四时歌.秋歌第一》:“风清觉时凉,明月天色高。佳人理寒服,万结砧杵劳。”【词语砧杵】   汉语大词典:砧杵

  • 谦柄

    《易.系辞下》:“谦,德之柄也。”后以“谦柄”指谦逊有德行。宋王禹偁《谪居感事》诗:“德音王泽润,谦柄斗杓㧑。”【词语谦柄】   汉语大词典:谦柄

  • 破镜飞上天

    破镜:比喻残月。 古时用作阴历每月望日前后的隐语。语出《玉台新咏.古绝句》:“藁砧今何在?山上复有山。何当大刀头?破镜飞上天。”鲁迅《热风.儿歌的“反动”》:“天上半个月亮,我道是‘破镜飞上天’,原

  • 拔葵

    同“拔葵去织”。《南史.范泰传》:“王者不言有无,诸侯不说多少,食禄之家不与百姓争利,故拔葵所以明政。”宋苏轼《和阳行先》:“拔葵终相鲁,辟谷会封留。”【词语拔葵】   汉语大词典:拔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