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蒲邑三善

蒲邑三善

孔子弟子子路治理蒲邑,孔子称赞他有三善:恭敬、忠信、明察。《孔子家语.辩政》:“子路治蒲三年,孔子过之。入其境曰:‘善哉由也,恭敬以信矣。’入其邑曰:‘善哉由也,忠信而宽矣。’至廷曰:‘善哉由也,明察以断矣。’”蒲邑:今山西隰县。


主谓 蒲邑,地名。三善,指恭敬、忠信、明察。语本《孔子家语·辩政》:“子路治蒲三年,孔子过之,入其境曰:‘善哉由也,恭敬以信矣!’入其邑曰:‘善哉由也,忠信而宽矣!’至廷曰:‘善载由也,明察以断矣!’”田聿月《试论孔子的政治理想》:“~,不仅是孔子对子路政绩的肯定,同时也体现了孔子的施政观。”△褒义。多用于肯定政绩方面。


【词语蒲邑三善】  成语:蒲邑三善汉语词典:蒲邑三善

猜你喜欢

  • 鲁阳回日

    见“鲁阳挥戈”。《文选·左思〈吴都赋〉》“鲁阳挥戈而高麾”,刘逵注:“故追述~之意,而将转西日于中盛之时,以适己之盛观也。”【词语鲁阳回日】  成语:鲁阳回日汉语大词典:鲁阳回日

  • 王胡索食

    《世说新语.方正》:“王修龄(王胡之字)尝在东山,甚贫乏。陶胡奴(即陶范,小字胡奴,陶侃第十子,官光禄勋)为乌程令,送一船米遗之。却不肯取(却,推辞),直答语:‘王修龄若饥,自当就谢仁祖(谢尚字)索食

  • 耀蝉

    《荀子.致仕》:“夫耀蝉者,务在明其火,振其树而已。火不明,虽振其树,无益也。今人主有能明其德者,则天下归之,若蝉之归明火也。”后因以“耀蝉”为明主真诚求贤、天下贤士来归的典故。汉贾谊《新书.匈奴》:

  • 七叶貂蝉

    同“七叶珥貂”。宋张元幹《满庭芳.寿富枢密》词:“此去沙堤步稳,调金鼎、七叶貂蝉。”

  • 逊志时敏

    谦抑其心,时时勉励自己努力好学。《书.说命下》:“惟学逊志,务时敏,厥修乃来。”蔡沈集传:“逊,谦抑也。务,专力也。时敏者,无时而不敏也。逊其志如有所不能;敏于学如有所不及,虚以受人,勤以励己,则其所

  • 目睫之论

    源见“目不见睫”。喻肤浅之论。宋陈善《扪虱新话.扬子〈法言〉〈太玄经〉》:“雄作《太玄》以拟《周易》,或者比之吴 楚僭王,顾非伪乎?此目睫之论也。”清钱谦益《汲古阁毛氏新刻十七史序》:“学者于涑水、新

  • 纫兰佩

    源见“纫兰结佩”。比喻志行高洁。宋 赵子发《南歌子》词:“人有纫兰佩,云无出岫心。”

  • 买赋

    汉.司马相如《长门赋序》:“孝武皇帝陈皇后,时得幸,颇妒。别在长门宫,愁闷悲思。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,奉黄金百斤,为相如、文君取洒,因于解悲愁之辞。而相如为文以悟主上,陈皇后复得亲幸。”后以“

  • 投簪

    晋.左思《招隐》诗:“踌躇足力烦,聊欲投吾簪(音zān,古音为叶韵读如zhēn)。”簪是连结冠与发的一种器物,说投簪,即投弃冠簪,冠是古时官僚士大夫所戴的帽子,投弃冠簪等于说“挂冠”,就是辞官不仕的意

  • 分风擘流

    北魏.郦道元《水经注》卷三十九《庐水》:“山下又有神庙,号曰宫亭庙,……山庙甚神,能分风擘流,住舟遣使,行旅之人,过必敬祀,而后得去,故曹毗咏云:‘分风为贰,擘流为两。’”据《水经注》载称,庐山庙神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