晋陈寿《益都耆旧传》:“郭贺拜荆州刺史。明帝(汉明帝)巡狩到南阳,特见嗟叹,赐以三公之服,黼黻旒冕,敕去幨露冕,使百姓见此衣服,以彰其德。”后以“露冕”为地方官吏治政有方,皇帝恩宠有加的典故。唐韩翃《
同“庚申守”。唐 程紫霄《示守庚申众》诗:“不守庚申亦不疑,此心常与道相宜。”【词语守庚申】 汉语大词典:守庚申
源见“羊裘钓”。指避世隐居之情。唐王贞白《钓台》诗:“异代有巢 许,方知严子情。旧交虽建国,高卧不求荣。”
《韩非子.南面》:“不知治者,必曰:‘无变古,毋易常。’”后以“变古易常”,谓改变传统与风习。汉董仲舒《春秋繁露.必仁且知》:“《春秋》之法,上变古易常,应是而有天灾者,谓幸国。”并列 更改传统的法制
源见“绝裾而去”。指辞母而去的人。明高启《送陈博士归番禺葬亲》诗:“奈何割裾子,尚忍生违离。”
《史记.夏本纪》:“及禹崩,虽授益,益之佐禹日浅,天下未洽。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,曰:‘吾君帝禹之子也。’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,是为夏后帝启。”大禹去世前,曾禅让帝位於益。三年后益让位于禹之子启。后遂用为
源见“采葑采菲”。谓不因有所短而见弃。为被人赏识器重的谦词。宋秦观《谢程公辟启》:“不谓修撰给事,误赐采葑,曲加推毂。”【词语采葑】 汉语大词典:采葑
源见“橘中戏”。本指传说中的橘中二位仙叟。借指生活清乐的老者。宋葛郯《柳梢青》词:“橘内仙翁,棋边公子,共成清乐。”
汉.刘向《列女传.鲁漆室女》:“漆室女者,鲁漆室邑之女也,过时未适人。当穆公时,君老,太子幼,女倚柱而啸。旁人闻之,莫不为之惨者。其邻人妇从之游,谓曰:‘何啸之悲也!子欲嫁耶?吾为子求偶。’漆室女曰:
同“团扇迎秋”。唐权德舆《杂诗》之五:“蘼芜山下路,团扇秋风去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