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左传.昭公七年》:“(季孙)曰:‘吾与子桃,郕反,谁敢有之?是得二郕也。鲁无忧,而孟孙益邑,子何病焉?’辞以无山,与之莱、柞。乃迁于桃。”春秋时,楚灵王建造了一座章华宫,特邀各国君主参加落成典礼。当
谓为正义而殉身。详见“孔曰成仁”条。并列 为国家民族牺牲生命。语本《论语·卫灵公》:“志士仁人,无求生以害仁,有杀身以成仁。”姚雪垠《李自成》:“大丈夫既然以身许国,七尺微躯不敢私有。~之理,略知一二
抱:怀。谓子夏在西河时丧子。哭而失明的事,《史记.仲尼弟子列传》:“孔子没,子夏居西河教授,为魏文侯师。其子死,哭之失明。”后因称丧子之痛为“抱痛西河”。述补 指丧子之痛苦。《史记·仲尼弟子列传》:“
同“走为上计”。蒋子龙《机电局长的一天》:“他感到,内心的一些想法,摆到桌面上是站不住脚的,还是走为上策。”见“走为上计”。姚雪垠《李自成》38章:“朱成矩忧虑地说:‘我也想三十六计,~。但恐欲走不能
源见“霓裳羽衣曲”。依霓裳羽衣曲所编的舞蹈。宋葛立方《韵语阳秋》卷十五:“《霓裳羽衣舞》,始于开元,盛于天宝,今寂不传矣。”元白朴《梧桐雨》二折:“今日新秋天气,寡人朝回无事,妃子学得《霓裳羽衣舞》,
也作“梦呓”,梦中说话。晋代王嘉《拾遗记.吴》:吕蒙“常在孙策座上,酣醉,忽卧,于梦中诵《周易》一部,俄而惊起,众人皆问之,蒙曰:‘向梦见伏羲、周公、文王与我论世祚兴亡之事,日月贞明之道,莫不精穷极妙
声音大而杂乱,多形容人群热闹拥挤。唐代李肇《国史补》卷下:“师子国舶最大,梯而上下数丈,皆积宝货。至则本道奏报,郡邑为之喧阗。”师子国:斯里兰卡的古称。【词语喧阗】 汉语大词典:喧阗
《尚书.虞书.舜典》:“窜三苗于三危。”旧题汉.孔安国传:“三危,西裔。”“三危”,山名,传说在我国最西部。舜曾经把三苗这一古代部族赶到这一带居住。后用为喻流放犯人的偏远地方。唐.杜甫《寄李十二白二十
源见“曝鳃”。指失意者。南朝 宋鲍照《侍郎上书》:“铩羽暴鳞,复见翻跃;枯肠寒炭,遂起烟华。”【词语暴鳞】 汉语大词典:暴鳞
源见“贾女香”。谓男女私通情意。清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.槐西杂志三》:“济南 宋青雷言,其乡民家一少年,与邻女相悦,时相窥也,久而微露盗香迹。”【词语盗香】 汉语大词典:盗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