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聚蚊成雷

聚蚊成雷

蚊子飞时,翅膀在空气中振动,发出嗡嗡之声。许多蚊子聚集在一起飞,声音象打雷一样响。比喻众口谗毁,为害甚大。汉武帝建元三年(前138年),代王刘登,长沙王刘发、中山王刘胜、济川王刘明到京城长安朝见武帝刘彻。武帝设宴款待,席间,刘胜听到乐曲声就哭了起来,武帝问他为什么哭,他说:“许多人一起吹口气,山岳都可为之浮动;许多蚊子聚集飞动,其声大如雷鸣;结党营私的一伙人捉住一只虎,许多不明真相的人就会随之锤打不已。这就是周文王被拘囿在牖里,孔夫子被困阨于陈蔡的原因啊!这表明众人逐渐形成的舆论倾向的危害太大了。我孤身远离京师,平时又没人预先为自己张扬声誉。我深感众口一辞,连金属都会被熔化,连续的毁谤会置人于死地的危害。轻物积压过多,连车轴都会被折毁;轻轻的羽毛一煽扬,连鸟都可以飞翔天际。我恐怕遭谗毁而无辜被害,所以感伤泪下。”后以“聚蚊成雷”为典,比喻众口相加,谗言四起,造成极大的危害。

【出典】:

汉书》卷53《景十三王传·中山靖王刘胜传》2422、2423页:“建元三年,代王登、长沙王发、中山王胜、济川王明来朝,天子置酒,胜闻乐声而泣。问其故,胜对曰:‘……夫众煦漂山,聚蚊成雷,朋党执虎,十人挠椎。是以文王拘于牖里,孔子阨于陈蔡。此乃烝庶之成风,增积之生害也。臣身远与寡,莫为之先,众口铄金积毁销骨,丛轻折轴,羽翮飞肉,纷惊逢罗,潸然出涕。’”

【例句】:

唐·刘知几《史通·叙事》:“夫聚蚊成雷,群轻折轴,况于章句不节,言词莫限,载之兼两,曷足道哉?” 宋·陆九渊《与勾熙载书》:“顾所深念者,道之消长,治乱攸分,群徒比周,至理郁塞,遏绝齐语,楚咻盈庭,聚蚊成雷,明主孤矣。” 清·梁启超《变法通议》:“全国千万数之守旧党人,不谋而同心,异喙而同辞,他事不顾,而唯阻挠新法之知。语曰:众口铄金,聚蚊成雷。不知有以安顿之,则其为变法之阻力,未有艾也。”


兼语 许多蚊子集在一起飞时,翅膀在空气中振动,发出的嗡嗡声音像打雷一样。比喻众多的谗言毁谤,会造成极大祸害。宋·陆九渊《与勾熙载书》:“顾所深念者,道之消长,治乱攸分,群徒比周,至理郁塞,遏绝齐语,楚咻盈庭,~,明主孤矣。”△贬义。多用于写造谣生事为害极大。→三人成虎 众口铄金


【词语聚蚊成雷】  成语:聚蚊成雷汉语词典:聚蚊成雷

猜你喜欢

  • 孝经在手

    《南史.庾域传》附《庾子舆传》:“子舆字孝卿,幼而歧嶷。五岁读《孝经》,手不释卷。或曰:‘此书文句不多,何用自苦?’答曰:‘孝,德之本,何谓不多。’”南朝梁.庾子舆字孝卿,幼而好学,五岁时读《孝经》入

  • 清水黄龙

    同“清酒黄龙”。清 丘逢甲《鮀江喜晤许韫伯大令》诗:“天吴紫凤图纷改,清水黄龙约未更。”

  • 三年不窥

    同“三年不窥园”。元许有孚《蔬圃》诗:“三年不窥惭仲舒,吾侪何可轻樊须?”

  • 去网三面

    同“网开三面”。元陈栎《围猎》诗:“仁心谁去网三面,杀气似环城四周。”

  • 防意如城

    唐.道释《诸经要集.择交惩过》引《维摩经》:“防意如城,守口如瓶。”防意如城,指遏止自己的欲念,就象守城防敌一样。后用以喻对自己的欲念小心谨慎,时时戒备,以免放纵自己,做出不合道义的事来。宋.朱熹《敬

  • 银涛白马

    源见“伍胥潮”。借指忠良去世。清 沈道映《舟泊富林谒陈大樽先生墓》诗:“当年碧血青燐散,此地银涛白马寒。”

  • 平原张宴

    同“平原十日饮”。清 黄鷟来《春日集玉尺山堂》诗:“胜绝平原张宴处,暗香频向绿樽收。”

  • 独醒人

    《楚辞.渔夫》:“屈原既放,游于江潭,行吟泽畔,颜色憔悴,形容枯槁。渔夫见而问之,曰:‘子非三闾大夫与?何故至于斯?’屈原曰:‘举世皆浊我独清,众人皆醉我独醒,是以见放。’”后以“独醒人”指屈原。宋刘

  • 徐孝克夫妻

    《史记.徐摛传》附《徐孝克传》:“(孝克)妻东莞臧氏,领军将军盾女也,甚有容色。孝克乃谓曰:‘今饥荒如此,供养父阙,欲嫁卿与富人,望彼此俱济。于卿如何?’臧氏弗许之。时有孔景行者,为侯景将,多从左右逼

  • 春秋笔

    同“春秋笔法”。宋刘辰翁《读杜拾遗百忧集行有感》诗:“毁誉都忘月旦评,姓名不上《春秋》笔。”郁达夫《青岛杂事诗》之十:“诸君珍重《春秋》笔,好记遗民井底心。”【词语春秋笔】   汉语大词典:春秋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