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翳桑饿人

翳桑饿人

春秋时,晋国的灵辄在翳桑挨饿,遇见赵盾,赵盾给他吃食,还接济他的母亲。后来灵辄做了晋灵公的卫士。有一次,灵公想杀赵盾。灵辄便倒戟抵御,使赵盾得免于难。《左传.宣公二年》:“初,宣子田于首山,舍于翳桑,见灵辄饿,问其病,曰:‘不食三日矣。’食之,舍其半,问之,曰:‘宦三年矣,未知母之存否,今近焉,请以遗之。’使尽之,而为之箪食与肉。置诸橐以与之。既而与为公介,倒戟以御公徒,而免之。问:‘何故?’对曰:‘翳桑之饿人也。’问其名居,不告而退。遂自亡也。”后因称一饭之恩必报者为“翳桑饿人”。


【词语翳桑饿人】  成语:翳桑饿人

猜你喜欢

  • 徯帝

    同“徯后之望”。唐钱起《送蒋尚书居守东都》诗:“凤辇幸秦久,周人徯帝情。”

  • 扪参历井

    唐李白《蜀道难》诗:“扪参历井仰胁息,以手抚膺坐长叹。”参、井,皆星宿名,分别为蜀 秦分野。谓自秦入蜀途中,山势高峻,可以摸到参、井两星宿。后因以“扪参历井”形容山势高峻,道路险阻。元 撖夅《游香山》

  • 食箪浆壶

    同“箪食壶浆”。明王逢《张武略》诗:“黄金璅甲镇三徼,食箪浆壶骈父母。”并列 箪,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。用箪盛饭,用壶盛水,进行犒劳。语本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箪食壶浆,以迎王师。”明·王逢《张武略》:

  • 隋家柳

    同“隋堤柳”。唐罗邺《流水》诗:“隋家柳畔偏堪恨,东入长淮日又曛。”【词语隋家柳】   汉语大词典:隋家柳

  • 逐客议

    源见“下逐客令”。即吏议逐客。指奸邪之人进行诬陷。唐李商隐《哭遂州萧侍郎二十四韵》:“初惊逐客议,旋骇党人冤。”

  • 云中鸡犬

    源见“一人得道,鸡犬升天”。随仙道升天的鸡犬。唐罗隐《广陵开元寺阁上作》诗:“云中鸡犬刘安过,月里笙歌炀帝归。”【词语云中鸡犬】  成语:云中鸡犬

  • 得眼

    晋法显《佛国记》:“精舍西北四里有榛,名曰得眼木。有五百盲人,依精舍住此,佛为说法,尽还得眼。盲人欢喜,刺杖著地,头面作礼,杖遂生长丈,世人重之,无敢伐者,遂成为榛。是故以得眼为名。”后因以“得眼”喻

  • 齐侯好紫衣

    源见“邹缨齐紫”。谓上有所好,下必甚焉。唐李华《杂诗》之二:“齐侯好紫衣,魏帝妇人饰。”

  • 叔度歌

    源见“歌五袴”。称扬为民谋福的地方官吏之歌。唐刘禹锡《令狐相公自天平移镇太原以诗申贺》诗:“孔璋旧檄家家有,叔度新歌处处听。”

  • 寒堕指

    《史记.匈奴列传》:“韩王信降匈奴。匈奴得信,因引兵南踰句注,攻太原,至晋阳下。高帝自将兵往击之。会冬大寒雨雪,卒之堕指者十二三,于是冒顿佯败走,诱汉兵。”后以“寒堕指”用为咏酷寒之典。宋.陆游《剑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