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诗.召南.甘棠》:“蔽芾(fèi)甘棠,勿翦勿伐,召伯所茇(bá)。蔽芾甘棠,勿翦勿败,召伯所憩。蔽芾甘棠,勿翦勿拜,召伯所说。”孔颖达疏:“谓武王之时,召公为西伯行政于南土,决讼于小棠之下,其教著
同“迟光”。唐骆宾王《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》诗:“朝云旭日照青楼,迟晖丽色满皇州。”【词语迟晖】 汉语大词典:迟晖
《文选》卷二十九《古诗十九首》其一:“浮云蔽白日,游子不顾反。”古诗《行行重行行》中以“浮云”与“游子”来比喻邪臣蔽贤,只得远游在外,不得返回。后遂用为咏遭贬游子之典。唐.杜甫《梦李白二首》其二:“浮
同“平生几两屐”。屩,草鞋。宋刘子翚《寄魏元履》诗:“平生几两屩,踏破牛斗墟。”
同“逝川”。清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.姑妄听之一》:“舞衫歌扇,仪态万方,弹指繁华,总随逝水。”【词语逝水】 汉语大词典:逝水
亦作“长颈乌喙”。喙:( ㄏㄨㄟˋ huì 会)嘴。长颈尖嘴。形容相貌丑陋。《史记.越王勾践世家》:“范蠡遂去,自齐遗大夫种书曰:‘蜚鸟尽,良弓藏;狡兔死,走狗烹。越王为人,长颈鸟喙,可与共患难,
源见“千头木奴”。谓植果树增加收入。宋李清照《瑞鹧鸪.双银杏》词:“风韵雍容未甚都,尊前甘橘可为奴。”按,此以甘橘比银杏。
《史记.平津侯主父列传》:“无尺寸之势,起闾巷,杖棘矜,应时而皆动,不谋而俱起,不约而同会。”后以“不约而同”谓没有经过商量或约定而彼此的看法或行动完全一致。宋朱熹《答汪长孺书》:“其徒有今日悟道而明
源见“昆明灰”。喻指世事变迁。唐杜甫《寄峡州刘伯华使君四十咏》:“药囊亲道士,灰劫问胡僧。”亦喻兵火毁坏后的残迹。清叶燮《集吴天章传清堂感旧限红字》:“忽惊灰劫余芳砌,重怆山阳拭槁桐。”【词语灰劫】
唐韩愈《南阳樊绍述墓志铭》:“其富若生蓄,万物必俱,海含地负,放恣横从,无所统纪。”后以“地负海涵”谓大地负载万物,海洋容纳百川。形容包罗万象,含蕴丰富。清江藩《汉学师承记.朱笥河先生》:“先生之学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