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羊质虎皮

羊质虎皮

同“虎皮羊质”。《三国演义》三二回:“绍翻身大叫一声,又吐血斗余而亡。后人有诗曰:‘……空招俊杰三千客,漫有英雄百万兵;羊质虎皮功不就,凤毛鸡胆事难成。’”


并列 似羊的身体,却披上老虎的皮。比喻外强中干,或徒有其表。语本汉·扬雄《法言·吾子》:“羊质而虎皮,见草而说,见豺而战,忘其虎之皮矣。”《三国演义》32回:“空招俊杰三千客,漫有英雄百万兵。~功不就,凤毛鸡胆事难成。”△贬义。 多用以形容内心虚弱。 →色厉内荏 ↔金相玉质。也作“虎皮羊质”。


【典源】 汉·扬雄《法言·吾子》:“或曰,有人焉曰: 云姓孔而字仲尼,入其门,升其堂,伏其几,袭其裳,则可谓仲尼乎? 曰: 其文是也。其质非也。敢问质。曰: 羊质而虎皮,见草而说 (悦),见豺而战,忘其皮之虎矣。”《三国志·吴书·王藩传》 注引 《吴录》:“ (孙) 皓每于会,因酒酣,辄令侍臣嘲谑公卿,以为笑乐。万或既为左丞相,(王) 蕃嘲或曰:‘……或出自溪谷,羊质虎皮,虚受光赫之宠,跨越三九之位。’”

【今译】《法言》讲: 有人问:“假令一个人也姓孔字仲尼,也进入孔子的家门,走上孔子的庭堂,伏在孔子的几案上,穿上孔子的衣服,那就可以认为他是孔子了吗?”回答说:“外表是而本质上不是。”“请问什么是本质呢?”回答说:“羊披上了虎皮,看起来像老虎,而看到草就高兴想吃,见了豺狼就吓得发抖,它忘记自己披的是虎皮了。”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虚有其表,本质难以遮掩; 也形容外强中干。

【典形】 虎皮羊、羊儇虎蒙、羊质、状虎皮、虎皮难裹羊质。

【示例】

〔虎皮羊〕 唐·李商隐《赠送前刘五经映》:“惊疑豹文鼠,贪窃虎皮羊。”

〔羊儇虎蒙〕 宋·苏轼《哭王子立次儿子迨韵》:“龙困尝鱼服,羊儇或虎蒙。”

〔羊质〕 唐·皮日休《奉酬崔璐进士见寄》:“谁能变羊质,竟不获骊珠。”

〔状虎皮〕 唐·李商隐《咏怀寄秘阁旧僚》:“曲艺垂麟角,浮名状虎皮。”


【词语羊质虎皮】  成语:羊质虎皮汉语词典:羊质虎皮

猜你喜欢

  • 梦蘧蘧

    源见“庄周梦蝶”。指梦幻。宋苏轼《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》诗:“兹游淡泊欢有馀,到家恍如梦蘧蘧。”

  • 子猷风

    源见“子猷惜此君”。指竹风。宋毛滂《摊声浣溪沙.吴兴僧舍竹下与王明之饮》词:“不奈晚来萧瑟意,子猷风。”

  • 驱石

    源见“驱石驾沧津”。传说神以鞭驱赶山石助秦始皇造东海之桥。后常用以写造桥。唐杜甫《陪李七司马皂江山观造竹桥》诗:“合欢却笑千年事,驱石何时到东海?”【词语驱石】   汉语大词典:驱石

  • 肉阵与烛围

    五代.王仁裕《开元天宝遗事》下《肉阵》:“杨国忠于冬月,常选婢妾肥大者,行列于前,令遮风,盖藉人之气相暖,故谓之肉阵。”肉阵,又称为“肉屏风”。唐.冯贽《云仙杂记》卷五《烛围》引《长安后记》:“韦陟家

  • 君子违不适仇国

    违:离开。适:往。仇国:即敌国。 君子离开祖国,也不到敌国去。语出《左传.哀公八年》:“公山不狃曰:‘君子违不适仇国。’”《资治通鉴.汉纪.献帝建安八年》:“袁尚自将攻袁谭,谭遣辛毗诣曹操请救。刘表

  • 驾盐

    源见“骥伏盐车”。喻大材小用,境遇困厄。宋王安石《答陈正叔》诗:“天马志万里,驾盐不如闲。”【词语驾盐】   汉语大词典:驾盐

  • 寂寞更长,欢娱夜短

    见〔欢娱嫌夜短,寂寞恨更长〕。

  • 朱氏衣

    《汉书.朱买臣传》:“上拜买臣会稽太守。上谓买臣曰:‘富贵不归故乡,如衣绣夜行,今子何如?’……买臣衣故衣,怀其印绶,步归郡邸。……会稽闻太守且至,发民除道,县吏并送迎,车百余乘。”汉人朱买臣出身极为

  • 庭下兰玉

    同“庭阶兰玉”。元白朴《水调歌头》词:“墙外阴阴桃李,庭下辉辉兰玉,一笑指庄椿。”

  • 悬舄

    源见“王乔凫舄”。美称县令的行踪。明何景明《送昆山王令还》诗:“九霄悬舄朝天至,万里扬帆上斗还。”【词语悬舄】   汉语大词典:悬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