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绝妙好辞

绝妙好辞

世说新语.捷晤》:“魏武尝过曹娥碑下,杨修从。碑背上见题作‘黄绢幼妇,外孙齑臼’八字。魏武谓修曰:‘解不?’答曰:‘解。’魏武曰:‘卿未可言,待我思之。’行三十里,魏武乃曰:‘吾已得。’令修别记所知。修曰:‘黄绢,色丝也,于字为绝;幼妇,少女也,于字为妙;外孙,女子也;于字为好;齑臼,受辛也,于字为辞:所谓绝妙好辞也。’魏武亦记之,与修同,乃叹曰:‘我才不及卿!’乃觉三十里。”

“黄绢幼妇,外孙齑臼”是“绝妙好辞”四字的隐语,蔡邕题碑是暗赞碑文撰写之妙,兼诵孝女曹娥的事迹。

唐.李白《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》诗:“笑读曹娥碑,沉吟黄绢语。”唐.苏颋《刑部尚书韦抗神道碑》:“衔凄固托,抚疾何成,愧不得绝妙好辞,披文而相质耳。”


偏正 文章词句极为精妙。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捷悟》:“魏武尝过曹娥碑下,杨修从。碑背上见题作‘黄绢幼妇,外孙齑臼’八字……修曰:‘黄绢,色丝也,于字为绝;幼妇,少女也,于字为妙;外孙,女子也,于字为好;齑臼,受辛也。于字为辞,所谓~也。’”△褒义。多用于对文章精妙词句的称赞。→沉博绝丽。也作“绝妙好词”。


【典源】《琱玉集·聪慧》 引 《语林》:“杨修字德祖,魏初弘农华阴人也,为曹操主簿。曹公至江南,读曹娥碑文,背上别有八字。其辞云:‘黄绢幼妇,外孙蒜臼。’曹公见之不解,而谓德祖:‘卿知之不?’德祖曰:‘知之。’曹公曰:‘卿且勿言,待我思之。’行卅里,曹公始得,令祖先说,祖曰:‘黄绢,色丝,绝字也。幼妇,少妇,妙字也。外孙,女子,好字也。蒜臼,受辛,辤(辞) 字也。谓绝妙好辞。’曹公笑曰:‘实如孤意。’俗云: 有智无智隔卅里,此之谓也。”《世说新语·捷悟》亦载,作“��(ji) 臼”或“齑臼”。

【今译】 杨修字德祖,任曹操主簿。一次与曹操同行,见路边有曹娥碑,碑背上有八个字:“黄绢幼妇,外孙齑臼。”曹操不明白,而杨修已明,行出三十里后,曹操才解出。曹让杨先说,杨修说:“黄绢即是带色的丝,为‘绝’字。幼妇即是少女,为‘妙’字。外孙即是女儿的儿子,为‘好’字。齑臼,是承受辛辣之物,为‘辤(辞)’字,合起来为‘绝妙好辞’。相传此八字为蔡邕所题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诗文美妙高超。

【典形】 曹娥碑、曹家碑背、丰碑黄绢、黄绢、黄绢歌诗、黄绢字、齑臼、绝妙辞、看碑解暗疏、色丝、色丝文、识受辛、外孙齑臼、杨修见幼妇、幼妇词、幼妇外孙、黄绢寻碑、幼妇镌辞、黄绢语、擅色丝、幼妇新词、求幼妇、幼妇着黄绢、名映色丝、黄绢词、幼妇篇、幼妇碑。

【示例】

〔曹娥碑〕 唐·李白《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》:“笑读曹娥碑,沉吟黄绢语。”

〔曹家碑背〕 唐·白居易《代谢好答崔员外》:“别后曹家碑背上,思量好字断君肠。”

〔丰碑黄绢〕宋·范成大《太宜人程氏挽辞》之二:“吉梦青衣卜,丰碑黄绢辞。”

〔黄绢〕 唐·白居易《赋赋》:“掩黄绢之丽藻,吐白凤之奇姿。”

〔黄绢歌诗〕 唐·杜牧《将赴池州道中作》:“青阳云水去年寻,黄绢歌诗出翰林。”

〔黄绢字〕 唐·李商隐《过故府中武威公交城旧庄》:“山下只今黄绢字,旧痕犹堕六州儿。”

〔齑臼〕 宋·辛弃疾《沁园春·城中诸公载酒》:“更高阳入谒,都称齑臼;杜康初筮,正得云雷。”

〔绝妙辞〕 清·黄景仁《赠杨荔裳》之四:“元瑜笔札仲宣诗,众手传观绝妙辞。”

〔看碑解暗疏〕 北周·庾信《奉和永丰殿下言志》之五:“覆句能悬记,看碑解暗疏。”

〔色丝〕 唐·杨炯《彭城公夫人尔朱氏墓志铭》:“蔡中郎之女子,早听色丝。”

〔色丝文〕 唐·赵嘏《题曹娥庙》:“文字在碑碑己堕,波涛辜负色丝文。”

〔识受辛〕 清·黄鷟来《赠姚君山》之五:“高文黼黻自垂身,齑臼碑传识受辛。”

〔外孙齑臼〕 清·黄遵宪《浪华内田九成以所著》之四:“外孙齑臼始曹娥,后起辞工数老坡。”

〔杨修见幼妇〕 唐·寒山《下愚读我诗》:“杨修见幼妇,一览便知妙。”

〔幼妇词〕 清·王士禛《昭阳舟中读闺秀徐幼芬遗诗》:“自来学得谢公棋,博士风流幼妇词。”

〔幼妇外孙〕 唐·崔融《嵩山启母庙碑》:“幼妇外孙,可以披文相质。”


【词语绝妙好辞】  成语:绝妙好辞汉语词典:绝妙好辞

猜你喜欢

  • 渔阳挝

    同“渔阳掺挝”。宋苏轼《兴龙节侍宴》诗:“幅巾起作《鸜鹆舞》,叠鼓谁掺《渔阳挝》?”

  • 梦一柯

    同“梦南柯”。周恩来《送蓬仙兄返里有感》诗:“东风催异客,南浦唱骊歌。转眼人千里,消魂梦一柯。”

  • 背城而战

    见“背城借一”。《左传·哀公十一年》:“~,不属者非鲁人也。”

  • 鹦鹉才

    源见“文不加点”。指富于文才的人。前蜀贯休《送郑阁赴闽辟》诗:“鹦鹉才须归紫禁,真珠履不称清贫。”

  • 孔子泣麟

    麟(lín林):麒麟。古代传说动物,形状象鹿,头上有角,全身有鳞甲,有尾。古人以它象征祥瑞。后以此典感慨天下动乱,生不逢时,志向抱负不能实现。 此典指孔子见死麟,以为死亡之兆,哀叹自己政治主张不能继续

  • 其心休休焉,其如有容

    休休:宽容貌,形容气魄大。 表示君子宽容而有气量。语出《书.秦誓》:“其心休休焉,其如有容。”孙星衍《尚书今古文注疏》引郑康成曰:“休休,宽容也。”明.徐咸《西园杂记.下》:“贺克恭云:‘若有一个臣

  • 宠秩

    宠而又使处于适当的官位,不使失职。《左传.昭公八年》:“吾又宠秩之。”《三国志.魏志.杜恕传》:“陛下后入冀州,宠秩吕昭。”【词语宠秩】   汉语大词典:宠秩

  • 严平

    源见“成都卖卜”。严君平,省称严平。用以咏蜀地风物。唐郑世翼《过严君平古井》诗:“严平本高尚,远蹈古人风。”【词语严平】   汉语大词典:严平

  • 锥股

    同“悬梁刺股”。南朝 梁刘勰《文心雕龙.养气》:“夫学业在勤,故有锥股自厉,志于文也。”【词语锥股】   汉语大词典:锥股

  • 六印

    同“六国印”。唐崔道融《过农家》诗:“欲羡农家子,秋新看刈禾。苏秦无负郭,六印又如何?”【词语六印】   汉语大词典:六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