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紞鼓留公

紞鼓留公

源见“五鼓之歌”。形容地方官政绩卓著,受民爱戴。宋曾巩《和赵宫保别杭州》:“紞鼓留公岂是催?湖山得意且徘徊。”


【典源】《晋书·邓攸传》:“攸在郡刑政清明,百姓欢悦,为中兴良守。后称疾去职,郡常有送迎钱数百万,攸去郡,不受一钱。百姓数千人留牵攸船,不得进,攸乃小停,夜中发去。吴人歌之曰:‘紞(dan) 如打五鼓,鸡鸣天欲曙。邓侯拖 (一作挽) 不留,谢令推不去。’”

【今译】 晋代邓攸任吴郡太守, 为政清明,甚受百姓爱戴,当时称为中兴良守。后来因病离任,郡中几百万送迎钱,他一钱不受。数千百姓牵拉住邓攸的船,使之不能开行,邓攸只好趁半夜悄悄离去。当地百姓唱到:“咚咚敲打着五鼓,鸡叫了天色欲曙。邓侯啊拖也拖不住,谢令却推也推不走。”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地方官吏有政绩,受百姓爱戴。

【典形】紞鼓留公、紞如五鼓、扁舟挽不回、五鼓之歌、县鼓应鸡鸣、怨不留、吴儿怨不留。

【示例】

〔紞鼓留公〕 宋·曾巩《和赵宫保别杭州》:“紞鼓留公岂是催? 湖山得意且徘徊。”

〔紞如五鼓〕 宋·苏轼《宿海会寺》:“倒床鼻息四邻惊,紞如五鼓天未明。”

〔扁舟挽不回〕 宋·苏轼《徐州送交代仲达少卿》:“满城遗爱知谁继,极目扁舟挽不回。”

〔五鼓之歌〕 北周·庾信《周大将军萧公墓志铭》:“岂直邓攸清白,见称五鼓之歌; 刘宠廉能,名为一钱之郡。”

〔县鼓应鸡鸣〕 唐·王维《送方城韦明府》:“使车听雉乳,县鼓应鸡鸣。”

〔怨不留〕 唐·高适《奉酬睢阳李太守》:“梁国歌来晚,徐方怨不留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厄闰

    同“黄杨厄闰”。明 南潜《感怀》诗:“妄想延龄栽白术,伤心厄闰抚黄杨。”【词语厄闰】   汉语大词典:厄闰

  • 蒲梢骑

    汉代司马迁《史记.乐书》:“后伐大宛,得千里马,马名蒲梢,次作以为歌。歌诗曰:‘天马来兮从西极,经万里兮归有德。承灵威兮降外国,涉流沙兮四夷服。’”汉武帝派兵伐大宛,得到一匹宝马,据说能日行千里,名曰

  • 一言可以兴邦

    一句话就可以使国家兴盛。 强调在关键时刻某种关键语言所起的巨大作用。语出《论语.子路》:“定公问:一言而可以兴邦,有诸?”唐.骆宾王《钓矶应诘文》:“况疗饥者,半菽可以充腹;为政者,一言可以兴邦。”

  • 福无双至

    幸运的事不会连续到来。汉代刘向《说苑.权谋》:“韩昭侯造作高门。屈宜咎曰:‘昭侯不出此门。’曰:‘何也?’曰:‘不时。吾所谓不时者,非时日也。人固有利不利。昭侯尝利矣,不作高门,往年秦拔宜阳,明年大旱

  • 掩户自挝

    《后汉书.缪肜传》:“缪肜(音miào róng,《佩文韵府》卷二十一引作“缪彤”)字豫公,汝南召陵人也。少孤,兄弟四人,皆同财业。及各娶妻,诸妇遂求分异,又数有斗争之言。肜深怀愤叹,乃掩户自挝(挝,

  • 王祥与佩刀

    同“王祥贻佩刀”。唐许浑《李定言自殿院衔命归阙拜员外郎迁右史因寄》诗:“吴中旧侣君先贵,曾忆王祥与佩刀。”

  • 高睨大谈

    《后汉书.张衡传》:“方将师天老(相传为黄帝大臣)而友地典(相传为黄帝大臣),与之乎高睨而大谈。”高睨大谈,谓眼睛看着上面,大发议论。后以此为形容举动言论气概不同凡俗的典故。睨,音nì。张舜徽《清人文

  • 规矩不能方圆

    规和矩原是校正圆形和方形的两种工具,《孟子.离娄上》:“不以规矩,不能成方圆。”后来反用其意,即使规矩也不能校正方圆,形容志行坚定,不可改变。其他不能规其圆,亦不能矩其方,喻其不能改易。汉·刘安《淮南

  • 桐宫

    商代伊尹在商汤所葬的桐地建造的宫室,让汤的长孙太甲居此思过。《史记.殷本纪》:“帝太甲既立,三年,不明,暴虐,不遵汤法,乱德,于是伊尹放之桐宫。”桐宫故址在今山西省荣河县汤陵附近。【词语桐宫】   汉

  • 汉威仪

    《后汉书.光武帝纪上》:“更始将北都洛阳,以光武行司隶校尉,使前整修宫府。于是置僚属,作文移,从事司察,一如旧章。时三辅吏士东迎更始,见诸将过,皆冠帻,而服妇人衣,诸于绣镼,莫不笑之,或有畏而走者。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