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管窥蠡测

管窥蠡测

庄子.秋水》:“子乃规规然而求之以察,索之以辩,是直用管窥天,用锥指地也,不亦小乎!”汉东方朔《答客难》:“以管窥天,以蠡测海,以筳撞钟,岂能通其条贯、考其文理、发其音声哉?”后因以“管窥蠡测”比喻眼界狭小,见识短浅。明张纶林泉随笔》:“一耳目之管窥蠡测,又焉得遍观而尽识也。”


并列 从竹管里看天,用瓢量海水。比喻对事物观察了解狭窄片面。语本《汉书·东方朔传》:“以管窥天,以蠡测海。”《红楼梦》36回:“我昨儿晚上的话,竟说错了,怪不得老爷说我是‘~’!”△贬义。用于描写肤浅。→管中窥天 管窥蛙见 管窥之见 也作“管蠡窥测”。


【典源】《庄子·秋水》:“子乃规规然而求之以察,索之以辩,是直用管窥天,用锥指地也,不亦小乎!”《文选·东方朔〈答客难〉》:“语曰: 以筦窥天,以蠡测海,以莛撞钟,岂能通其条贯,考其文理,发其音声哉?”

【今译】 从竹管里看天,只能看见天的很小一部分。用瓢来测量海水,也只能舀起海水的极少一部分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见识狭隘、浅陋; 或形容浅薄无法理解高深。

【典形】 测海、测海窥天、持蠡测海、管蠡、窥管、窥天、蠡测、以管窥天、酌蠡水、以蠡酌海、测蠡、测管蠡、管窥。

【示例】

〔测海〕 宋·陆海《秋夜读书示儿子》:“持蠡欲测海,遽复迫老死。”

〔测海窥天〕 唐·王维《能禅师碑》:“香饭未消,弊衣仍覆; 皆曰升堂入室,测海窥天。”

〔持蠡测海〕 唐·杜甫《赠特进汝阳王》:“谬持蠡测海,况挹酒如渑。”

〔管蠡〕 明·唐寅《怡古歌》:“君之此志无人识,我将管蠡聊窥测。”

〔窥管〕 清·唐孙华《寿王冰庵太守》:“末学聊窥管,洪波漫测蠡。”

〔窥天〕 唐·李乂《奉和幸三会寺应制》:“小臣叨下列,持管谬窥天。”

〔蠡测〕 唐·李商隐《咏怀寄秘阁旧僚》:“典籍将蠡测,文章若管窥。”

〔以管窥天〕 北周·庾信《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》:“以管窥天,以蠡酌海,盛德形容,岂陈梗概?”

〔酌蠡水〕 宋·李清照《词论》:“真如酌蠡水于大海,然皆句读不葺之诗尔。”


【词语管窥蠡测】  成语:管窥蠡测汉语词典:管窥蠡测

猜你喜欢

  • 郢人斤斫

    同“郢匠挥斤”。唐刘禹锡《翰林白二十二学士见寄诗一百韵因以答贶》:“郢人斤斫无痕迹,仙人衣裳弃刀尺。”见“郢匠挥斤”。唐·刘禹锡《翰林白二十二学士见寄诗一百篇因以答贶》:“~无痕迹,仙人衣裳弃刀尺。”

  • 木猴而冠

    源见“沐猴而冠”。比喻有名无实,不能成事。明沈采《千金记.会宴》:“项王乃木猴而冠,不足谋天下矣。”见“沐猴而冠”。明·沈采《千金记·会宴》:“项王乃是~,不足谋天下矣。”【词语木猴而冠】  成语:木

  • 郤縠

    《国语.晋语四》:“文公问元帅于赵衰,对曰:‘郤縠可,行年五十矣,守学弥惇。夫先王之法志,德义之府也,夫德义,生民之本也。能惇笃者,不忘百姓也。请使郤縠。’公从之。”“乃大蒐于被庐,作三军。使郤縠将中

  • 镐饮

    《诗经.小雅.鱼藻》:“王在在镐?岂乐饮酒!”东汉.郑玄笺:“岂,亦乐也。天下平安,万物得其性,武王何所处乎?处于镐京,乐八音之乐,与群臣饮酒而已。”按:岂,或作恺。一说“岂”即凯也,岂乐,凯旋而乐。

  • 白衣尚书

    《东观汉记》卷十八《郑均》:“郑均字仲虞,任城人也。……淡泊无欲,清静自守,不慕游宦。……均屡辟不诣,公车特征,拜侍御史,月余,迁尚书。肃宗(汉章帝刘炟dā)敬重之。后以病告归。均遣子英奉章诣阙。诏见

  • 伯乐顾

    同“伯乐一顾”。唐张九龄《南还以诗代书赠京都旧僚》:“上惭伯乐顾,中负叔牙知。”【词语伯乐顾】   汉语大词典:伯乐顾

  • 丈夫不学曹孟德

    《晋书.石勒.载记》:“大丈夫行事当礌礌落落,如日月皎然,终不能如曹孟德、司马仲达父子,欺他孤儿寡妇,狐媚以取天下也。”晋石勒对徐光说:“人应当有自知之明,我认为大丈夫应当光明磊落,如日月悬空,不能象

  • 视如草芥

    《孟子.离娄下》:“君之视臣如土芥,则臣视君如寇仇。”后因以“视如草芥”比喻极端轻视。宋洪迈《容斋三笔.北狄俘虏之苦》:“引能乐者使奏技,酒阑客散,各复其初,依旧环坐刺绣,任其生死,视如草芥。”见“视

  • 趋庭闻训

    同“孔鲤趋庭”。清 黄图珌《堂上翁.思亲》曲:“当日里绕膝分甘,趋庭闻训,这样的欢娱出于心坎。”【词语趋庭闻训】   汉语大词典:趋庭闻训

  • 二王

    北齐.颜之推《颜氏家训.杂艺》:“梁氏秘阁散逸以来,吾见二王真草多矣。”清.赵曦明注:“二王,羲之、献之也。”东晋时大书法家王羲之和其子王献之合称为“二王”。后因为称道善于书法的典故。唐.罗隐《寄酬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