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窥宋

窥宋

战国.楚.宋玉《登徒子好色赋》:“天下之佳人,莫若楚国;楚国之丽者,莫若臣里;臣里之美者,莫若臣东家之子。东家之子,增之一分则太长,减之一分则太短,著粉则太白,施朱则太赤,眉如翠羽,肌如白雪,腰如束素,齿如含贝,嫣然一笑,惑阳城,迷下蔡。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,至今未许也。”

邻女登墙“窥宋”是宋玉假托之词,与登徒子好色作为对比:登徒子好色,其妻丑陋,而登徒子犹爱之不舍;宋玉自言不好色,即使东邻美女偷看他三年,宋仍无动于心。后以“窥宋”为女子爱慕追求男子的典故。

唐女道士鱼玄机《寄李亿员外》诗:“自能窥宋玉,何必恨王昌。”


女子思慕,有意于男子谓之 “窥宋”。

“宋”为一姓,为什么说 “窥宋”而不是窥 “刘”、窥 “王”呢?

原来,这里的 “宋”指战国时期的一个文人宋玉,他写过一篇《登徒子好色赋》,说是天下的佳丽都美不过他东邻的那位女子: “增之一分则太长,减之一分则太短,著粉则太白,施朱则太赤。”眉如翠羽,肌如白雪,腰如束素,齿如含贝。总之,那女子的一切都恰到好处。如果嫣然一笑,则令人魂牵梦绕,情不可禁。可是,如此美女,却登墙窥看了他三年时间,至今还未嫁人。

这篇赋文很有名,流传至今。由于此文写了如上之事,后世遂以“窥宋”表示女悦于男之意。赋文写的是登徒子好色,因此好色男子的代语便是 “登徒子”。女性有意于男性,汉语尚无一个俗成的词语来表达,“窥宋”一语可算是比较接近实质的女子思慕男子的语典。《诗经》里,女子的怀春之思是以早晨未食而有饥意作比来表达的:“未见君子,惄 ( nì) 如调饥。”传: “惄,饥意也。调,朝 ( zhāo)也。”笺: “惄,思也。未见君子之时,如朝饥之思食。”( 《周南·汝坟》) 至于 “一日不见,如三秋兮”( 《王风·采葛》) ,亦是一种比喻之辞,则指男女双方之思慕、眷恋而言。

窥宋”一作 “窥玉”。《古今小说·闲云庵阮三偿冤债》: “邻女乍荫窥玉意,文君早乱听琴心。”即用其典。


【词语窥宋】   汉语词典:窥宋

猜你喜欢

  • 王夷甫识石勒

    《晋书.石勒载记》载:晋王衍,字夷甫,位望隆重,有识鉴。石勒年十四,行贩洛阳,倚啸上东门。衍见而异之,谓将为天下患。勒长而为群盗,归刘渊,屡将兵陷州郡。晋 太兴中,自称赵王,旋杀刘曜称帝,建立后赵政权

  • 王孙寻芳草

    同“王孙逐草”。唐钱起《仲春晚寻覆釜山》诗:“王孙寻芳草,步步忘路远。”

  • 葛几化虎

    《太平御览》卷710“几”引《会稽典录》:“葛仙翁凭白桐几学数十年,白日登仙,几化为白虎,三脚两头,往往人见之。”葛仙翁(或称葛仙公),为三国时葛玄,传说他隐居庐山,刻桐木几案三足。后白日登仙,他的桐

  • 病竞

    《南史.曹景宗传》载:南朝梁武帝曾于华光殿宴饮,令沈约等赋韵连句,武将曹景宗不得韵,意不平。帝谓“卿伎能甚多,人才英拔,何必止在一诗”。时景宗已醉,求之不已,而分韵已尽,唯余“竞”、“病”二字。景宗操

  • 饮羽

    源见“射石饮羽”。箭深入所射物体。形容箭法高超。唐崔元翰《奉和登玄武楼观射即事书怀赐孟涉应制》:“饮羽连百中,控弦逾六钧。”【词语饮羽】   汉语大词典:饮羽

  • 刘舆腻

    《晋书.刘琨传》附《刘舆传》:“舆字庆孙。俊朗有才局,与琨并尚书郭奕之甥,名著当时。……东海王越、范阳王虓之举兵也,以舆为颍川太守。及河间王颙檄刘乔讨虓于许昌,矫诏曰:‘颍川太守刘舆迫胁范阳王虓,距逆

  • 倒著乌巾

    源见“山公醉酒”。将黑头巾倒过来戴。形容醉酒之态。元仇远《陪戴祖禹泛湖分韵得天字》:“当歌对酒堪肠断,倒著乌巾且醉眼。”

  • 明妃玉塞

    源见“昭君出塞”。形容塞外乡愁。唐李白《愁阳春赋》:“若乃陇水秦声,江猿巴吟。明妃玉塞,楚客枫林。”

  • 韩娥曼

    同“韩娥曲”。曼,曼声。明陈子龙《杂诗》之五:“谁说韩娥曼,能悲行路人。”

  • 烂羊胃

    同“烂羊”。宋晁补之《二十八舍歌》:“功名不羞烂羊胃,灭昴擒胡未能计。”【词语烂羊胃】   汉语大词典:烂羊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