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秘而不宣

秘而不宣

秘:隐秘。宣:宣扬、声张。保守秘密而不声张。吕蒙(事迹见前“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”条)苦读不倦,终得才兼文武,令鲁肃刮目相看。一次,他对鲁肃分析形势说:“您如今代替周瑜的职务,责任很大,又和关羽相邻,此人有才能而又好学,有英雄气概然而却颇为自负。好欺凌他人。如今与之对手,应当做好准备来对待他。”于是,便献计三策,鲁肃恭恭敬敬地接受,并严守秘密,一点儿也不声张。

【出典】:

三国志·吴书》《吕蒙传》卷54第1275页:“蒙曰:‘……兄今代公瑾,既难为继,且与关羽为邻。……今与为对,当有单复以乡待之。’密为肃陈三策,肃敬受之,秘而不宣。”

【例句】:

宋·欧阳修《论乞令百官议事礼子》:“每有大事,秘不使人知之,惟小事可以自决者,却送两制定议……至于大事,秘而不宣,此尤为不便。” 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73回:“注音既有如此妙伦,为何谱上都无此说?他却秘而不宣,是个什么意思?” 鲁迅《两地书》五十六:“无论怎么打击,我也不至于‘秘而不宣’,而且也被打击而无怨。”


连动 宣,公开。保守秘密,不向别人公开。魏巍《地球的红飘带》:“他这时本来就有西逃的意思,却~。”→守口如瓶 讳莫如深 密不通风 ↔尽人皆知 暴露无遗 泄漏天机。也作“秘而不露”、“秘而不泄”、“秘而不言”。


【词语秘而不宣】  成语:秘而不宣汉语词典:秘而不宣

猜你喜欢

  • 喓喓草虫,趯趯阜螽

    喓喓( ㄧㄠ ㄧㄠ yāo yāo ):虫叫声。草虫:指蝈蝈。趯趯( ㄊㄧˋ ㄊㄧˋ tì tì ):虫跳的样子。阜螽:蚱蜢。 蝈蝈振翅叫,蚱蜢蹦蹦跳。 形容秋虫活跃的景象。语出《诗.召南.草

  • 归仁

    归服仁德。《论语.颜渊》:“一日克己复礼,天下归仁焉。”《孟子.离娄上》:“民之归仁也,犹水之就下,兽之走圹也。”圹:原野。【词语归仁】   汉语大词典:归仁

  • 拄笏

    同“拄笏看山”。宋刘过《题凤凰台》诗:“时事不言惟拄笏,书生无用且衔杯。”元房皞《题张信之见山堂》诗:“拄笏当此时,未觉功名大。”【词语拄笏】   汉语大词典:拄笏

  • 悲龙吟

    旧题隋王度《古镜记》载:王度从师侯生处得到一面古镜,相传可以辟邪。后来,有一天,镜匣中突然发出悲鸣,犹如龙吟,开匣一看,宝镜已消失了。后因用作咏镜的典实。唐李群玉《古镜》诗:“恐为悲龙吟,飞去在俄顷。

  • 市骨

    同“市骏骨”。宋黄庭坚《寄忠玉提刑》诗:“市骨蕲千里,量珠买娉婷。”【词语市骨】   汉语大词典:市骨

  • 一赋狗监

    《史记.司马相如列传》:“居久之,蜀人杨得意为狗监(管理皇帝猎犬的官长),侍上(汉武帝)。上读《子虚赋》而善之,曰:‘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!’得意曰:‘臣邑人司马相如自言为此赋。’上惊,乃召问相如。”

  • 偃风

    源见“风行草偃”。比喻教化普及。《南齐书.乐志三》:“偃风裁化,暅日敷祥。”【词语偃风】   汉语大词典:偃风

  • 余霞成绮

    南朝宋.谢朓《晚登三山,还望京邑》:“灞涘望长安,河阳视京县。白日丽飞甍,参差皆可见。余霞散成绮,澄江静如练。……”谢朓诗句清新流丽,很有情韵。“余霞散成绮,澄江静如练”极为后人所传诵。常用以比喻文章

  • 狎鸥鸟

    同“狎鸥”。南朝 梁江淹《杂体诗.张廷尉绰杂述》诗:“物我俱忘怀,可以狎鸥鸟。”

  • 子期

    源见“伯牙鼓琴”。借指知音或知己。唐李山甫《赠弹琴李处士》诗:“三尺焦桐七条线,子期师旷两沉沉。”【词语子期】   汉语大词典:子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