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礼尚往来

礼尚往来

意谓礼贵有来有往。古人认为,礼节要注重互相来往,有往无来,不合于礼;有来无往,也不合于礼。人类社会,有礼约束,社会就安定,无礼约束,就会动荡。

【出典】:

礼记·曲礼上》:“礼尚往来,往而不来,非礼也;来而不往,亦非礼也。人有礼则安,无礼则危。”

【例句】:

宋·胡寅《斐然集》四《寄唐坚伯诗》:“礼尚往来思报玖,情深汲引屡抛砖。”


主谓 礼节上讲究有来有往。语出《礼记·曲礼上》:“礼尚往来,往而不来,非礼也;来而不往,亦非礼也。”后也指以对等或相应的行为相报答。徐兴业《金瓯缺》:“他们七嘴八舌地交换着愤怒的斥骂,骂那些辽军不识抬举,不懂得~。”△多用于人际交往或社会活动方面。→有来有往来而不往非礼也 投桃报李 礼无不答 投木报琼 投瓜报玉 ↔不相闻问


解释尚:注重。指礼仪、礼节以相互往来为贵。后也指你对我怎么样,我对你就怎么样。

出处礼记·曲礼上》:“太上贵德,其次务施报,礼尚往来,往而不来,非礼也;来而不往,亦非礼也。”

礼记》是我国古代儒家的重要经典,“四书”中的《大学》《中庸》就来自《礼记》。《礼记》的内容非常丰富,主要包括:一,通论礼仪或学术;二,解释《仪礼》一书;三,记述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、杂事;四,记述古代礼制;五,记述古代格言。《曲礼》的内容重在记述古代礼制,因为记录详细,所以叫“曲礼”。“曲”就是“周全详尽”的意思。

礼记·曲礼上》中说,礼用来规定人们的亲疏关系、决断事理上的嫌疑、分辨事物的异同、明确道理的是非。上古的时候,人们最看重道德礼仪,其次看重有恩必报。礼崇尚有往有来,只有往而没有来,不合于礼;只有来而没有往,也不合于礼。人有了礼就能和顺,没有礼就会危殆,所以礼不可不学习。礼就是自己谦卑而尊重他人。富贵而懂礼,就不会骄奢淫逸;贫贱而懂礼,就不会丧失志气。

反义来而不往

例句

咱们文明古国,礼仪之邦,拜年贺节、礼尚往来的习俗由来已久,从古至今,长盛不衰。


【词语礼尚往来】  成语:礼尚往来汉语词典:礼尚往来

猜你喜欢

  • 齐紫败素

    齐国因齐桓公喜欢紫色的衣服,因而价格猛涨,为帛的十倍,实际上是败素。《战国策.燕策一》:“臣闻智者之举事也,转祸而为福,因败而成功者也。齐人紫败素也,而价十倍。”素:白缯。后因以“齐紫败素”比喻虚有其

  • 养不教,父之过;教不严,师之惰

    养:抚养。过:过错。严:严格。惰:怠惰。 意谓父母对子女、老师对学生都有教育的责任。语出宋.王应麟《三字经》:“养不教,父之过;教不严,师之惰。”高峡《杨澜父亲的眼光》(《长江日报》1993年1月3

  • 强弩之极

    同“强弩之末”。《史记.韩长孺列传》:“且强弩之极,矢不能穿鲁缟;衡风之末,力不能漂鸿毛。”见“强弩之末”。【词语强弩之极】  成语:强弩之极汉语大词典:强弩之极

  • 一日之长

    (1)一日之长(zhǎng):《论语.先进》:“以吾一日长乎尔,毋吾以也。”意思是比别人年龄稍大或资格较老。清.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四十四回:“老先生大位,公子高才,我老拙无能,岂堪为一日之长?”(2

  • 寸之玉必有瑕瓋

    虽然很小的玉,上面也必有不纯的斑纹,比喻事物难于尽善尽美。《吕氏春秋.举难》:“尺之木必有节目,寸之玉必有瑕瓋。”瓋( ㄓㄜˊ zhé 摘):瑕疵。其他 一寸小的一块玉也有不纯的斑点。比喻凡事都不

  • 握瑜怀瑾

    同“怀瑾握瑜”。明陈子龙《匡山吟寄灯岩子》:“握瑜怀瑾酬君恩,勒鼎铭钟人所羡。”并列 比喻具有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才能。语本《楚辞·九章·怀沙》:“怀瑾握瑜兮,穷不知所示。”明·陈子龙《匡山吟寄灯岩子》

  • 龙变

    《史记.魏豹彭越传论》:“彼无异故,智略绝人,独患无身耳。得摄尺寸之柄,其云蒸龙变,欲有所会其度,以故幽囚而不辞云。”《史记.外戚世家》:“褚先生曰:‘丈夫龙变。’……丈夫当时富贵,百恶灭除,光耀荣华

  • 相视莫逆

    源见“莫逆”。谓彼此友谊深厚,无所违逆于心。清侯方域《南省试策五》:“公卿大夫士相视莫逆,如出一辙。”见“相视而笑,莫逆于心”。清·侯方域《南省试策五》:“公卿大夫士~,如出一辙。”【词语相视莫逆】

  • 闻弦虚坠

    源见“空弦落雁”。比喻遭受祸害。唐李白《鸣雁行》诗:“闻弦虚坠良可吁,君更弹射何为乎?”一本作“闻弦坠虚”。

  • 麟史

    源见“绝麟”。指《春秋》。唐李商隐《贺相国汝南公启》:“仲尼麟史,不令游 夏措辞。”【词语麟史】   汉语大词典:麟史